华西都市报 -A5 四川-
A5四川
  • ·“三个圈层”重构发展空间 建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

“三个圈层”重构发展空间 建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攀枝花主城区一角。王东摄

  

“三个圈层”重构攀枝花发展空间
内圈

  即攀枝花市域,包含三区两县,这是攀枝花加快发展的“基本盘”。

中圈

  即川西南滇西北毗邻5市州区域,发展空间巨大,是“三个圈层”的“重头戏”和“大舞台”。

外圈

  即通过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黔中城市群,进而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攀枝花的发展定位和目标。在此之下,攀枝花面临哪些机遇?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如何构建?城市人口如何聚集?城市品质如何提升?产业如何提档升级?乡村又当怎样振兴?
  4月16日至17日,攀枝花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举行。会上,攀枝花市委书记张正红提出了事关攀枝花未来发展的8个方面的问题,与参会人员就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展开研讨,进一步碰撞思想、厘清思路、凝聚共识。

谈城市定位
建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攀枝花经济社会基础和内外环境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更好地承担起‘三个新’背景下的新使命、新任务。”读书班上,张正红首先分析了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下,攀枝花面临的四个发展机遇:国家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机遇、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带来的机遇。
  借读书班的机会,张正红提出8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思考、求解。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城市的总体发展定位和目标。
  “我们首先要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张正红说,提出这一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一方面是落实省委“一干多支”战略和对攀枝花发展定位的要求:“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以及“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
  另一方面,攀枝花在川滇结合部占据区位优势。从空间角度看,攀枝花处于川西南、滇西北6个市州的几何中心,与凉山、昭通、楚雄、大理、丽江5个市州的直线距离均在200公里左右。这一区域幅员广阔,物产丰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接受中心城市辐射较弱,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大,未来可期。攀枝花建市50多年来,综合实力和区域影响力不断提升,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区域领先,具备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

谈“三个圈层”
重构攀枝花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

  在张正红看来,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就是要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高层次上,重塑城市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他提出,要构建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三个圈层”,以此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努力整合区域人口和资源力量,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
  具体来看,“三个圈层”中,“内圈”即攀枝花市域,包含三区两县,这是攀枝花加快发展的“基本盘”;“中圈”即川西南滇西北毗邻5市州区域,发展空间巨大,是“三个圈层”的“重头戏”和“大舞台”;“外圈”即通过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黔中城市群,进而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
  “‘三个圈层’是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是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空间架构和方法论。”张正红表示,“三个圈层”有机统一、相互作用,要按照“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的逻辑,形成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谈协同发展
做强“内圈”深耕“中圈”融入“外圈”

  “三个圈层”如何协同发展?张正红对此进行了解读。
  首先是优化城市结构,做强“内圈”。“内圈”是“三个圈层”的“根据地”和“大本营”,要推动形成“一城一市一区”的城市发展格局。“一城”就是中心城区,包含东区、西区、仁和区中部和盐边县南部区域,主要任务是打造高端要素聚集的攀枝花都市区;“一市”为支持米易县“独立成市”发展;“一区”则是强化盐边县北部、仁和区北部、米易县西部生态保护功能。
  其次是加强区域协同,深耕“中圈”,这也是推动“三个圈层”发展的关键。因此,攀枝花要积极面向川西南、滇西北5市州,特别是相邻县市,加快打通快速通道,构建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开放发展合作共赢。
  第三是促进全域开放,融入“外圈”。“外圈”是攀枝花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生命圈”和“力量源”。建区域中心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关键支撑,就是建设四川南向开放门户。为此,攀枝花将全力推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宜西攀高铁、攀宜高速公路、机场迁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积极融入并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滇中、黔中城市群发展战略,深入对接融入成渝自贸区、云南自贸区建设等。

谈城市发展
聚集人口不断提升城市品质

  谈到城市发展,张正红说,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出台科学精准的引人聚人政策措施,吸引更多青年人到攀枝花创业、就业、生活,努力扩大全市人口规模,争取2025年主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全市人口达到150万。
  张正红特别提到了城市品质提升的问题。他建议,继续完善交通路网,加快改变对外交通状况;围绕深耕“中圈”战略,加快联系“中圈”市县的高、快路网规划进度;根据攀枝花山地城市组团式发展的特点,发展立体交通。同时,提升发展空间和生态品质,打造宜居山地立体城市。在城市更新中尊重城市历史文脉,注重城市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增强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味,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强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打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中心、改革中心、质量中心,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优化营商环境,努力建设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生态宜居城市。

谈乡村振兴
力争5年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市

  时下,乡村振兴的话题备受关注,如何抓“三农”促乡村振兴?
  张正红表示,攀枝花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的先天优势。下一步,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力争2025年前建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
  具体来说,攀枝花要着力打造区域现代农业“一品牌两中心”。积极争取将金沙江、安宁河“一江一河”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纳入国家、省上规划,打造川西南滇西北的品牌中心和农产品深加工中心、生产物流中心。
  同时,提升乡村规划水平。要尊重乡村演变规律,也要充分挖掘、保护乡村历史和文脉,改造提升传统民居、老旧院落等,打造一批原山原水、古色古香、宜居宜业、留得住乡愁的特色乡村,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

谈城市内涵
培育新时代城市文化和精神

  攀枝花因三线建设而生,是一座现代新兴工业城市和移民城市,经过50多年开发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孕育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张正红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攀枝花迫切需要培育新的城市文化、城市精神,提升与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与市民精气神。他建议,要注重城市文化的保护弘扬。发挥三线文化牵引作用,抓好三线建设遗迹遗址保护和开发运用,讲好攀枝花三线历史和英雄故事,让攀枝花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代代传承。
  关于城市精神塑造,张正红认为,要在传承弘扬“三线精神”基础上,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培育新时代的攀枝花城市文化和精神。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湘东 席秦岭 肖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