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遂宁市安居区拦江镇广福村新村建设。
遂宁市安居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总人口81万。2014年,该区共有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079人,贫困村集中分布在全区12个乡镇边远落后、旱片死角和水库淹没三大区域,是遂宁市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区县。
在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名责任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驻村“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队、1名驻村农技员和1个帮扶企业、1名金融村官的“5+2”帮扶力量基础上,按照“一贫困村一法治村官”的格局,为82个贫困村配备了“法治村官”,着力构建起“5+3”帮扶大格局。截至2020年底,安居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摘帽”不摘责任,目前,安居区围绕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重要极核目标定位,做实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现代农业强市排头兵。
2014年,按国家统一标准,安居区共识别贫困村8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8079人。其中,贫困人口“插花”分布在全区23个乡镇(街道)、484个行政村(社区);贫困村集中分布在边远落后、旱片死角和水库淹没的三大区域。
为了全面落实82个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110个20户以上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安居区选派5622名干部到村开展联系帮扶,分层分级分项目开展扶贫干部培训1.23万人次,全面提高干部帮扶能力,实现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双覆盖,有脱贫攻坚任务的非贫困村实现驻村“第一书记”全覆盖;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脱贫硬指标不动摇,算细账、抓重点,推动脱贫政策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确保脱贫质量更高、成色更足。
截至2020年底,安居区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贫困发生率从7.8%下降为0,82个贫困村达到“一低五有”的退出标准,贫困群众年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582.05元增长到9645.03元,增长3.7倍,年均增长54.7%。人民生活水平、民风民俗、村容村貌等大幅提高,群众对整个脱贫攻坚以及帮扶干部的满意度达到100%,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均取得较好成绩,位居遂宁市前列。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期,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期。
为了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篇大文章,安居区围绕打造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重要极核目标定位,做实镇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好现代农业强市排头兵。
聚焦资源整合,安居区将“两项改革”作为全区党政“一把手”工程,坚持顺向调整,推动地理版图、产业布局、机构编制、队伍结构“四个优化”。
聚焦产业支撑,安居区抢抓建设成渝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带机遇,坚持把“好的做多、多的做好”,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从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转变。2020年,该区实现粮食总产40.02万吨,增长0.8%,增速排遂宁市第一名,获全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全年出栏生猪81.7万头,出栏量排遂宁市第一名。推动农业产业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建成五大特色农业基地80万亩,“安居沙田柚”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围绕建设“中国沼气能源革命第一村”,安居区加快推进安居区常理镇海龙村乡村振兴试点,中国沼气博览园等10个项目全面竣工。聚焦社会治理,创新破难夯实底部基础。不断拓展改革外延,丰富改革内涵,激活了乡村治理的“一池春水”,安居区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
下一步,安居区将对标落实省市两项改革“后半篇”“四大任务”,认真学习借鉴好做法、好经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创新巧干,坚决写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全力争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为遂宁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贡献更多安居力量。
王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