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如何给孩子讲四大名著?鲍鹏山骆玉明等名家开启“隐藏菜单”
  • ·情深也作平常语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情深也作平常语

——读侯志明散文集《少点精致的俗相》

《少点精致的俗相》

  

□李正熟

  四川作家侯志明先生的散文集《少点精致的俗相》分“忆旧”“访谈”“观景”“文言”四个部分。这些分辑标题很质朴、很本分,甚至可以说很老旧。质朴、实诚既是本书的语言特征,也是本书的风格。即使是写中华民族脊梁式的大人物于敏这样的名人,也是叙事不虚美,评论不拔高,就事论事,让读者在人物的真实形象面前不由自主地鞠上一躬。
  《少点精致的俗相》给了我为文和为人的很多思考。
  一是平视,与大人物对视而不眨眼。
  文人写名人,往往把握不住自己,或面谀跪舔,或自命清高,或露出凶相。本书中的《脊梁》写共和国氢弹之父于敏,《本色》写大企业家、改革家倪润峰,字里行间,有对报国者壮美情怀的由衷赞美,但不见有半点的文字奉承和讨好之嫌。名人面前不自卑,成功者面前不自伤,不厌世,不媚世,这是作品的品格,也是作者的品格。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人品与文品的高度统一,这是世俗写作最难能可贵的地方。
  二是有智慧的幽默往往不动声色。
  幽默,是本书多篇作品的一大特色。本书的幽默分几种,一是人物本身具有幽默特质,如《倔强遥远的梦》中的y老师。二是作者幽默,如《棋后》。三是作家手艺的幽默。《我的老师们》里,记载了“我”上大学时,刚从外地调来的王老师第一天给“我们”上课的情景。文章开头交代全班15名女生、30名男生,“我”一个人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独桌。因为有了这个伏笔,作者不动声色地白描王老师的表演:王老师不明白“我”的身份,课间休息时走过来坐在我旁边,问“我”是旁听生吗?不是。进修生吗?不是。本校听课教师?不是。终于弄清“我是这个班的学生”后,“他开始吃惊,并把我上下打量了一番……站起来向讲台走去。”
  在作者、读者和王老师三人中,作者和读者是明白人,糊涂人只有一个,就是王老师。王老师注定会成为一个闹笑话的人物。看王老师认真问话,“我”忍住不直接说明,读者也忍住不说不笑,直到王老师明白“走眼了”,作者和读者才忍不住哈哈大笑。
  这最后的笑声,让前面平实的叙述一下子活泼起来,前面那些貌似憨厚的文字都在这一瞬间促狭地大笑起来。欧·亨利式的结构,不动声色的幽默,既生动了作品中的人物,又愉悦了读书的众生。
  三是讷言并非无情,倾诉更见真心。
  在《我和流沙河的两面之交》里,作者回忆了和沙河老的两面之交及协助家属办理沙河老的丧事,用白描手法写丧事后沙河老夫人来作协道谢的情景:“29日上午,我正在办公室上班,沙河老的夫人出现在我的面前,她很憔悴,她说她来只是向我、向作协表达谢意。我们站着交谈了五六分钟,她便告辞而去。”接着就落笔:“如今,斯人已去,祝他安息!”自然作结。此文不见抒情,情绪只在笔调里,需读者细心体察。
  在《天地间有篇文章做不完》里,写对父母之爱,则汪洋恣肆,一吐为快。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贵在“真事真情”。
  作者的故乡,就是读者的异域。侯志明出生在内蒙古,在内地读者的意境里,内蒙就是大漠孤烟,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芳草碧连天,是弯弓射大雕,是烈酒,是风萧萧,是骏马奔驰,是在夕阳里饮血酒,与远方客人结异姓兄弟。我们愿意看到不曾看过的风景,愿意领略不曾领略的体验,感受别样的心悸。只要写出自己所独有的人、事、物、思想和感情,就会成为别人的风景。所以,本书中凡是写内蒙古的作品或片段,我都会多看一遍。
  悲悯是所有情感中最可贵的情感,她让良知长寿,让温情充盈,让人与世界和谐共生。因为悲悯,我们和作者一样发现最丑的女同学其实很美丽(《灯如红豆》);因为悲悯,我读《牛也号哭》后,把已放进嘴里的酱牛肉吐了出来。
  《少点精致的俗相》是一部有温度、有感情的作品。语言干净,情感干净,让我想起玉骨冰肌,想起清凉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