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吴孟超
被尊为“国士”的他们,在2021年5月22日相继辞世——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一日双星陨落,国人泪飞化雨。
他们的功勋,我们永远铭记。
作为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袁隆平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吴孟超创立了肝脏“五叶四段”理论,使肝癌手术成功率由16%提高到98%以上……
一个是让中国人“端牢饭碗”的英雄,一个是救人无数的大医,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追求卓越,为国为民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他们的精神,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袁隆平,我们看到了“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志向,感悟到“心在最高处,根在最深处”的境界,感动于“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深厚情怀。因为吴孟超,我们领略了“于时闯肝胆,慷慨创新生”的担当,感慨于大爱无疆、生命至上的仁心。无论是对国家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还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后辈的关爱——正是炽热如火的赤子之心,让他们的人生精彩绽放,达到了世人景仰的精神高度。
“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们没有生老病死”,正因如此,两位科学家的离世,才会如此拨动人们的情感之弦。5月22日下午,当灵车缓缓驶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路边聚满了闻讯自发前来送行的市民,“袁爷爷,一路走好”的呼喊不绝于耳。“我追的星陨落了,救活无数人的老人,永远怀念您”——这是人民对良医的缅怀,也是时代对奉献者的回答。“您这位‘90后’没有完成的,还有今天的‘90后’顶上”——这是青年与前辈的对话,也是后来者接力奋斗的誓言。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仰望星空,有一颗编号为8117的小行星,名为“袁隆平星”;还有一颗编号为17606的小行星,名为“吴孟超星”。
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保护中国医食无忧。
他们是最明亮的星,指引人们砥砺前行。
5月23日,长沙的雨一直下。
明阳山殡仪馆外,望不到边的群众,持花排队,等待着与袁老“见最后一面”。
在袁老工作的地方,“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办公大楼外,鲜花越摆越多,告别的字条在雨中被打湿,“先生之风,山高稻长”“愿永远记得灯塔,每晚入梦都有稻香。”
“叔叔走的时候,很安详。”袁老的侄子袁丰年从新疆赶到长沙,他告诉记者,袁老希望水稻走向全世界。遗憾的是,袁老在新疆试种的“超级稻”技术还未成熟,成为了遗憾之一。
“老爷子没有留下遗言,但他还能讲话时,念念不忘的还是杂交水稻事业,希望弟子们把杂交水稻事业发展好,把杂交水稻推广好。”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病房里,袁老的儿媳甘女士哽咽着说。
今年3月,91岁高龄的袁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不慎摔了一跤,被紧急送至当地医院,4月初转回长沙接受治疗。入院之初,袁老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外面天晴还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护士说28℃。他急了,“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回忆当时的场景,一位医务人员忍不住哭泣:“他自己身体那么不好了,还在时时刻刻关心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
23日,在袁老住宅外,袁丰年神情肃穆,望着这栋住宅小楼,陷入了回忆。1999年到2002年,他曾从自己长大的新疆来到长沙,在隆平高科工作,就住在这个小楼里,“这三年,是我近距离接触叔叔的三年。”
在袁丰年的印象里,袁老的主要精力都放在研究水稻上面,“他很少过问生活上的事情。他对杂交水稻的痴迷之深,用他曾经有一次对来访记者说的话就是,‘我三个儿子身上哪块长了个痣,我都不知道,但是在水稻上长个什么东西,我是很清楚的’”。
袁老有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袁定阳和儿媳段美娟所从事的事业跟父亲一样,都是杂交水稻研究的高级专家。作为袁老的侄子,袁丰年说,自己虽然不是从事杂交水稻方面的研究,但也是跟农学相关,从新疆农大毕业后,具体从事的是辣椒方面的研究。让袁丰年欣慰的是,“我女儿学的也是农学,专业就是研究杂交水稻。”整个家族与农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记者了解到,袁隆平的外侄邓先生也从事杂交水稻的相关研究。袁老辞世的前一天,他曾在医院陪护。
曾当过袁老助手的张振华,与袁老的最后一次见面是今年3月。“那时候,袁老还没有摔跤,记忆力、反应能力都很好。”张振华说,老年人怕摔跤。摔这一跤,对袁老的身体产生了很大影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特派记者刘秋凤张杰杨峰 湖南长沙现场报道综合新华社
5月22日下午1点02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吴孟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岁。
细雨沥沥。5月23日,吴孟超院士的追思活动在其生前工作的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举行,前来吊唁者络绎不绝。记者在追思活动现场看到,这里庄严、肃穆。灵堂中央一副挽联让人对吴院士的一生钦佩不已:一代宗师披肝沥胆力拓医学伟业,万众楷模培桃育李铸就精诚大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拯救生命,吴孟超用他那因长期做手术而变形的手指稳稳握住柳叶刀,誓与死神较量到底。
我国是个肝病大国,吴孟超决心要让中国肝胆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从医数十载初心不改。作为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他创立了肝脏“五叶四段”理论,使肝癌手术成功率大幅提高。
吴孟超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直到96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他曾说:“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当你们帮助别人时,请记得医药是有时穷尽的,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
他常说:“我就见不得病人受苦受折磨的样子。”
在一次长达10个小时的手术后,耄耋之年的吴孟超衣襟都湿透了,双手朝上搭在椅子扶手背上,微微颤抖着。他闭着眼喃喃道:“我老了,我的日子不多了……我得争分夺秒。”
治病救人70多年,从死神手中夺回超过1.6万名患者的生命,也培养了许多优秀外科医生,吴孟超创造了医学界传奇。
“真心感谢大家前来,”吴孟超院士女儿吴玲泪眼婆娑地说,父亲这辈子工作了70多年,永远想着怎么创造更好的条件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治疗,他对病人亲如家人,甚至比家人还亲。“反而是对我们的爱很深沉、很含蓄,下班回家的生活也很简单,就是吃饭、看报、写日记和休息。”
“刚开始我们还劝他年纪大了要注意休息,后来我们也不说了,说多了他会生气。因为工作就是他最 开心的事情,直到前几年,父亲坐着轮椅,还要去他一手筹备的位于嘉定的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安亭分院看看,来回车程2个多小时,老人家一点也不觉得累。”吴玲说。
“肝胆相照日月明,医者仁心泰山平。人间本无天使佑,只因博爱白衣旧”吴孟超院士辞世的消息持续刷屏,网民留言绵绵不断。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吴老的尊崇和景仰:“他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把他高高举起”。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