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退休之后参与录制《万里走单骑》节目。
单霁翔新书出版。
单霁翔在都江堰。
单霁翔
6月12日,2021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重庆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文物映耀百年征程”。在国家文物局倡导下,各地文物部门、文博单位组织开展4900余项相关活动,其中包含近2000项文物惠民项目。
“我们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来都是在 仰 望 星空。无论是周公测影,还是郭守敬建观星台,无论是朱元璋当时在南京建立第一个明代都城,还是永乐皇帝建紫禁城,都是仰望星空,问天,来建造自己家园。”回顾亲身经历的漫漫申遗之路,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曾任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的单霁翔感慨万千。
2021 年 6 月 10日,中国首档沉浸式世界遗产探索互动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创作研讨会在周口店遗址考古百年纪念活动现场召开。
此前,在《万里走单骑》第一季节目中,单霁翔率领“布鞋男团”深度探访了10个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两个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地,将不可移动文物中承载的厚重历史进行生动鲜活的影像化呈现。第二季节目将继续探访世界遗产地,同时在主题与话题打造上实现全面升级,如周口店聚焦人类起源、庐山赶赴诗词之约、哈尼梯田探讨美学视角、可可西里进行生命追寻。
尽管文化在不断拓展,文化领域在向各个方向延伸开来,但是,只要人们还是脚踏实地地生活在城市之中,就不得不去思考城市的意义。单霁翔说:“城市,它不但是我们历代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家园。在城市化的进程之中,我们除了享受现代生活的便利,同时也感受到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通勤时间长、资源短缺的问题,有的城市,病了。”
面对这些现实问题,如何解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困境呢?单霁翔指出,关注并且保护一些具有普遍价值的世界遗产,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遗产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独有,它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人类共同的遗产这个理念诞生以后,很快达成共识,在1972年诞生了著名的《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文化遗产公约,时隔两年,才有了第一批世界遗产:长城、周口店遗址、秦始皇兵马俑、故宫、敦煌莫高窟、泰山。当这些大型的、巨型的文化遗产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以后,就完全改变了传统文物保护理念。
在《万里走单骑》中,单霁翔说,“我有一个愿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世界遗产。”历任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的他一直致力于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广。退休之后首次参与录制综艺节目,他穿着一双黑色的布鞋,日行三万步,用脚步丈量世界遗产的魅力。
在他看来,每一项文化遗产背后都有文化价值,值得发掘和传播。良渚遗址如此,鼓浪屿、福建鼓楼、西湖、都江堰等诸多文化遗产亦如此。
“这是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的地方,我想不出还有哪里可以替代。”第一季节目开播的时候,单霁翔力主良渚古城率先亮相。
今天良渚古城以其规模宏大的城市格局、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大量精美玉器和原始文字,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探访良渚古城的时候,这位“行走的知识库”为大家解读,这个遗址如何改写了中华文明史,也改写了世界文明史。
2019年,当良渚古城遗址进入世界遗产之时,中国一跃成为了全世界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但在单霁翔等人的眼中,最多并不是当务之急。“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抢救、保护了大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他说。
6月,因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缘故,全国各地都在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单霁翔感慨,“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保护,太多事情需要探索,我们的学习永无止境。”他以宋代“南海一号”沉船为例,分享了文化遗产保护遭遇的困境。该南宋古船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船上有十几万件瓷器,如何整体把它打捞出来,进行科学的考古,再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景观,这是世界性的难题。最后,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破解了这个难题,这对于研究东亚、东南亚的造船史、陶瓷史、贸易史都意义非凡。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5处,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能就此止步。“中国的世界遗产不但有辉煌的历史,也应该健康地走向未来。有生命的历程,就是文化遗产的尊严。有尊严的文化遗产,才能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惠及更多的民众。人们知道这些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才会倾心地参与到保护行动中来。”这也是单霁翔在年近古稀之时,参与录制《万里走单骑》节目的初衷。
众多世界遗产地之中,都江堰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2270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一个活态的文化遗产,历代先贤维护、拓展,让它在今天依然保持健康的状态,保障成都平原的饮水、抗旱、行船、灌溉,“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传承好这处世界遗产,让更多人来都江堰之后,不仅仅是旅游休闲,更要了解一个世界遗产的文化内核”。
在都江堰录制节目那天,单霁翔收到了现场游客写给李冰的26封信,那些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了对李冰治水的致敬和感谢。这些信件,让他读来十分感动。他希望人们呵护传承文化遗产的壮举,世代保存好这个生命之源,“大家都来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能更有尊严,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