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语者》
劳伦斯·安东尼与大象建立了亲密关系。
劳伦斯·安东尼
云南的“大象旅行团”一路向北,15头原本栖息在西双版纳的野生亚洲象“团员”,从2021年春天开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这个戏剧化的事件,也激发了大众对大象乃至动物深入了解的兴趣。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象语者》,讲述了人与大象的相处故事与相处之道,乃至于自然和人类共处的法则,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领悟,也告诉你该如何与这种庞然大物谨慎相处。
《象语者》是一部经典的非虚构自然主义作品,中文版也受到中国读者的赞誉,在豆瓣评分上高达9.4分。它由著名国际自然环境保护主义者劳伦斯·安东尼与著名记者格雷厄姆·斯彭斯合著。劳伦斯·安东尼是南非人,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20多岁时开始从事房地产开发,由于经常出差,使他有机会目睹大量动物被人类残杀的惨剧。对于动物安全与未来的思考,让自小喜爱动物的安东尼决定放弃家业,从事动物保护活动。他毅然变卖家产,买下了位于南非祖鲁兰腹地一块面积5000多英亩的原始灌木林,建立了“苏拉苏拉”自然保护区,致力于动物保护、保护世界濒危物种事业。
“苏拉苏拉”自然保护区曾经是大象自由漫步的乐园。但到安东尼购买它们的时候,很多乡下的祖鲁人都没有见过大象。1999年,有人让安东尼把一群困境中的野生大象接收到他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如果他不接收、保护它们,它们就会被杀死。为了挽救这批野生大象的生命,安东尼接纳了它们。这批大象则成为一个多世纪以来,被放入该地区自然栖息地的第一批野生大象。“我当时对自己将要面对怎样的奇遇、经历怎样的冒险都一无所知,完全没想到这将是多么具有挑战的事情,也不知道我的人生将会因此变得多么充实。”安东尼说。
对于这一群大象而言,食野而生是一种天性。所以,它们会冲破一切束缚,打破一切桎梏,亲近自然、追逐自由。但是,这种对天性的拥抱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理解。一旦以“听话”为标准,所有热情洋溢的释放都成了麻烦。万幸的是,它们遇到了安东尼,一个理解自由的人,一个可以与自然对话的人,一个有耐心、有爱心去接纳天性的人。
在随后的几年里,安东尼与象群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排斥、接近到信任的过程,最后他成为象群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安东尼在保护象群的同时,象群也让他了解了生活、忠诚、爱、饶恕、自由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他特别提醒读者,“大象是有情绪、有爱心、有高度智慧的动物,而且它们很珍视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安东尼与象群的故事让人为之动容,这群“麻烦制造者”,在安东尼无条件的爱下逐渐成为了他的好伙伴。这些地球上的庞然大物把安东尼深深地带入它们的世界。大象教会了安东尼如何倾听,让他意识到:在动物王国里,沟通与交流,就像微风拂面一样自然和至关重要。而安东尼也抚平象群心中被人类留下的创伤,给了它们新家。
在书中,安东尼分享了很多他总结的,人类应该如何与大象相处的经验。比如“与大象打交道的另外一个重要规矩,那就是永远不要直接靠近它们,而要站在附近。如果它们愿意的话,它们会主动靠近你。如果它们不主动,那就不要再妄想。大象最看重的就是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娜娜为母头象的象群成了这本书的主角。这是一群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智慧的动物,它们为了群体的生存,不惜牺牲个体的生命而与命运抗争;它们为了坚守自由和尊严,不惜长途劳顿,不惧电网围桩,只为冲出樊笼,奔向小溪和丛林。
安东尼还发现,“一般来说公象比母象更能容忍别人接近。原因很简单,大个头的公象对自己的防御能力极其有信心,并且允许你离得更近。大象越小,对自己越没有信心,它们就需要更大的安全空间。离开象群的母象和新生儿需要的空间最大。很长时间以前,我就注意到其他动物身上也有类似的现象,可以把它称作‘惊吓-逃跑’距离。对大象而言,这更像是一个‘注意-攻击’界线。”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动物奉行杀戮的丛林法则。但是安东尼却有自己的观察,他发现动物并不总是热衷斗争,“在丛林里可没有医疗救护,动物们本能地知道,即使一道划伤,如果感染了,都能致命。因此,与因为路怒症这样的小事都会暴跳如雷的人类不同,动物们只在别无选择的时候才会打架。在谁都不能吃掉对方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发起战斗。”
《象语者》的魅力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沟通的奇妙。在人与动物之间,非洲的大草原上演绎着无比美好的故事。但这些美好全都建立于理解的纽带之上,众人眼中的麻烦制造者,在作者的眼中却展现了领袖式的威严、军旅般的秩序,以及大象特有的坚忍与淡定。这一切的呈现,都源于跨越物种的理解。正是以这种理解为前提,《象语者》带我们见识了原野上生命的神奇。象群中亲缘与地位的关系,大象们神秘的感知能力,还有它们对于不完美的生命(无论是衰老还是新生)的坦然接受……在安东尼的眼中,每一头大象都活出了个性,活出了优雅,活出了自我。“它们教导我,在我们共同追求幸福与生存的道路上,所有的生命形式对彼此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生命不仅仅关乎你自己、你的家庭、你的同类,它还蕴含更丰富、更深刻的内容……”
他也强调,书中所写的纯粹是个人体验,“我不是科学家,只是个自然环境保护者。因此,当我描写自己和大象如何互动时,完全是个人经历的真实诉说。这里没有实验室的测试,但是在我和象群相处的漫长而又艰辛的岁月里,通过不断摸索,我弄清楚了什么是最适合我们的交流方式。”
安东尼提醒人类,如果能多反思自己的贪婪与残忍,放下射击的枪和杀戮的刀,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私语,“我想大象,以及其他的野生动物,一定能够宽恕人类曾经犯下的罪。这样,不仅是非洲大地,而是整个地球都将恢复其本来的面目——原始的、美丽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完美世界。”在《象语者》结尾,他深情地写道:“如果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笼子,我希望是一个空空的笼子。”
安东尼与象群建立了伟大的友谊。2012年3月4日,在一场《提升国际社会对犀牛偷猎危机的认知》的演讲中,安东尼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享年61岁。妻子科琳娜在悲痛中为安东尼办理丧事。第二天早上,当科琳娜开门检查门外动静时发现:一群大象整齐肃立在门外,时不时发出一阵阵哀鸣,为安东尼的逝世而哀伤。安东尼为它们提供了避风港,让它们免于死亡。当它们“任性而为”时,安东尼给它们的是包容与耐心。大象们久久不愿离开,好像想守护安东尼走完最后一程。
这是大象与人类之间伟大的友谊。安东尼曾说,“这本书的书名说的不是我,而是大象,因为就是它们对着我低语,并且教会了我如何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