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文艺范-
A16文艺范
  • ·“中国胜利三部曲”首部告捷
  • ·20件文物激活“高光”时刻《闪亮的记忆》登上热搜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国胜利三部曲”首部告捷

张涵予揭秘《中国医生》成功原因

  于冬和张涵予在成都看片会上介绍《中国医生》的拍摄幕后。

《中国医生》海报。

  两年前,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博纳影业重磅推出了“中国骄傲三部曲”——《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今年6月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博纳影业又正式推出全新打造的“中国胜利三部曲”——《中国医生》、抗美援朝主题电影《长津湖》,以及向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致敬的谍战大片《无名》。
  《中国医生》自上映后,连续十余天稳居票房榜首,为这个比较冷清的暑期档发散“光和热”。7月18日,在《中国医生》成都看片会上,博纳影业CEO于冬和主演张涵予向媒体介绍了投拍该片的缘起和初衷,以及该片之所以能打动观众的原因。于冬坦言,纵使自己之前看了这部影片已不下100遍,如今坐到影院仍会被感动到落泪。

于冬:该片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

  《中国医生》尽全力贴近真实,只为致敬“为我们拼过命”的抗疫英雄,就此而论,该片无疑有着极为扎实的群众基础。于冬说:“我们更多地刻画了医生的担当和责任,也表现了他们的沮丧和束手无策,这是最打动人心的。所以一些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自发送外卖、鲜花到医院,表达对医生的由衷敬意。”
  近几年,博纳影业在主旋律电影和商业大片的有机融合上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烈火英雄》《决胜时刻》《中国机长》等几部电影创造了100亿的票房。如今主旋律电影俨然成为了市场主流,于冬说:“在这个背景下,博纳做了努力和尝试,探索如何用真情实感加上现代电影创作的表达、美学突破、类型突破、视角突破,让主旋律大片票房成绩再度升级。”于冬认为,票房代表着观众对电影的认可。
  于冬说:“最初有拍摄《中国医生》的想法,是因为看到疫情当中这么多真实感人的事迹。我们每天都在关注武汉疫情,疫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有效控制,现在回想起来,政府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正确的。”
  于冬认为,拍摄《中国医生》的意义就是让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现在我们的生产生活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要感谢广大医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也感谢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坚定的支持。”
  在于冬看来,《中国医生》受到观众认可还有个重要因素,即该片的所有人物都有原型。“都不是编的,外卖小哥,小卖部老板,ICU停电这些都是真人真事。这部电影的力量就是真实的力量。”

张涵予:感人事迹激发表演灵感

  58岁的张涵予在《中国医生》中饰演58岁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片中角色叫张竞予),这个角色是整部电影的“戏胆”,因为影片的所有“枝叶”都围绕着张竞予这棵“大树”展开。
  7月18日,张涵予在成都博纳国际影城举行的《中国医生》看片会上,向封面新闻记者袒露了扮演张定宇的种种幕后。
  张涵予坦言,相对于之前出演《中国机长》,这次《中国医生》的拍摄难度更大。“因为影片中的故事在现实中还没有结束,金银潭医院的医务人员仍奋战在抗疫一线。而且大家对主角原型张定宇院长的事迹已经比较熟悉了,该如何去还原他的气质和精神面貌,对我来说有一定难度。”
  “希望大家在看电影时,能彻底把张涵予这个人忘掉。”谈到对张竞予院长这一角色的塑造,张涵予感触很深:“拍这个电影之前,我没有怎么接触过医护人员,对他们的了解基本都是通过影视剧得到的。”
  张涵予称,自己以前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医院院长一般穿着白大褂,脖子上挂着听诊器,有些还打着领带,好像每天过得特别舒服。可他在金银潭医院跟张院长生活了三天,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
  张涵予用“上蹿下跳”来形容自己对张定宇工作时的印象。虽然渐冻症导致张定宇下肢肌肉萎缩,但因为他总是急着去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张涵予都经常难以跟上他走路的速度。
  张涵予介绍,疫情暴发前期,张定宇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不同寻常的疫情,所以对所有重症病人做到应收尽收,并且放弃了医院的年终奖金,将其用于将每个病人的伙食费从每天30元提到120元。然而,在他夫人被确诊染病后,却连张病床都难以安排上。
  张定宇在疫情期间的种种感人事迹,给张涵予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激发了他在拍摄中的表演灵感,从而为观众呈现出一个坚毅果断又铁汉柔情的立体人物形象。观影过程中,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张涵予说:“我们应该歌颂这种最基层、最普通的人物,是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们身上有着最朴实也最耀眼的人性光辉,这也是《中国医生》想要展现的精神内核:每一个人形成了一个整体,是所有存在于我们内心的善良、责任感,以及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感情,支撑我们渡过难关,打赢这场艰难的战疫。”
  封面新闻记者杨帆
  实习生袁一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