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6 宽窄巷-
A16宽窄巷
  • ·深入解读日本历史与精神世界
  • ·执行技能,成就孩子的未来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历史学者张宏杰推新作

深入解读日本历史与精神世界

《简读日本史》

  虽然日本是跟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要真正了解日本却并不容易。《菊与刀》的作者本尼迪克特曾深有感触地说:“在美国曾经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的脾气是最琢磨不透的。”也正因如此,才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了解这个独特的国家。
  这也是历史学者张宏杰写《简读日本史》的动机。《简读日本史》是“张宏杰讲世界史系列”中的一本,由岳麓书社和中南博集天卷联合出版。
  张宏杰说,希望通过对日本人历史上“大现象”与“小事件”的抽丝剥茧,帮助我们更清晰、客观地认识真实的日本或者日本的真实,也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提供参照。

日本和中国到底有什么不同?

  有人问张宏杰,书店里各种版本的《日本史》已经那么多,为什么还要凑热闹再写一本?在自序《日本和中国骨子里不一样》中,张宏杰的回答是:“我关注的重点和大部分作者不太一样。这本《日本史》想要解答的第一个问题是日本人独特的国民性是怎么形成的。”
  张宏杰想要解答的第二个问题,即“日本和中国到底有什么不同”。中国人对世界的误解之一,就是日本“克隆”了中国文化,和中国“同文同种”,因此没有本质区别。
  没错,从表面上看,中国和日本确实有太多的相似之处,相似的长相、相似的建筑、相似的文字,甚至文化性格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人都注重形象思维和直觉感悟。两国人为人处世都讲究含蓄,说话都习惯于不露锋芒。两国人都注重集体主义,倾向于压抑个性。中国人常说“出头的椽子先烂”,而日本也有一句人人尽知的谚语:“出头的钉子先挨敲”。
  但是,在这些相似下,再深入挖掘一层,就会发现中日之间很多根本性的不同。在张宏杰看来,日本的历史和文化,很多表面上和中国很像,但是骨子里完全不同。日本是一个特别的国家,文化内核超稳定而外表却极易变化,让世人捉摸不定。理解了日本历史的独特性与日本人的精神世界,才能理解日本对东亚乃至世界历史走向的影响。

日本皇族为什么长期内部通婚?

  在《简读日本史》中,张宏杰用超广视角与独特理解路径,按照诸多疑问的线索来解读独特的日本历史与精神世界。比如日本皇族为什么长期内部通婚?日本人的一些姓氏为何那么怪异?“倭寇”是怎么出现的?丰臣秀吉为什么想征服世界?明朝为什么能击败丰臣秀吉?日本人“集团主义”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另外,日本人为什么会“过劳死”:员工就是“武士”,企业就是“藩国”;从“臣民”到“国民”:日本人是怎么改造国民性的?日本人的团结性、协作性,是从哪儿来的?
  在张宏杰看来,日本的很多特质,都与日本人身上的“集团主义”特质有关。日本人总是“抱团”式生活,如同一群鱼,平时总是井然有序地朝一个方向游。这种国民性格特点,一方面导致日本社会协调性强,转向迅速;另一方面,一旦领导层决策错误,也会导致日本人盲从集体,犯下重大错误,正如日本在二战期间经历的一样。
  作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的张宏杰,在通俗史学写作领域颇有建树。他善于用有趣、通俗化的写作让历史触及更多读者。有评论家认为张宏杰的写作是“跨问题写作,掺杂了大量小说式、历史报告文学式、甚至心理分析式的写法”。
  在过往二十余年,张宏杰先后出版了《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简读中国史》等著作。用文学手法来解读历史,用当下的视角重温历史,用历史的深度解读当下,这是张宏杰最独特,也是吸引无数读者的魅力所在。莫言曾这样评价张宏杰的作品:“流露着天然的文学品质,因为它的出发点是对人性和命运的关心。”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