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中共中央 国务院致第32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贺电
  • ·深刻汲取教训持续查堵漏洞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
  • ·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成为弘扬长征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家园
  • ·成都市森林覆盖率至2035年不低于43%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发布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

成都市森林覆盖率至2035年不低于43%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赖芳杰)

城在公园中,公园在城中。日前,成都正式发布《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条例》。根据《条例》,成都将依托以大熊猫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生态廊道、天府绿道、天府蓝网以及全域公园体系等,构建山水林田湖城为一体的生态基础。该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
  根据《条例》,至2035年,成都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3%,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0%,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90%,林荫路推广率不低于85%。
  《条例》提出,成都将统筹布局多种类型的公园形态,营造6类公园场景。据了解,6类公园场景将以山体、峡谷、森林、雪地和溪流等特色资源为载体,建设山水生态公园场景;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建设天府绿道、天府蓝网公园场景;以特色镇(村)为中心,以林盘聚落为节点,建设乡村郊野公园场景;面向街区内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多种生活化城市街区公园场景;结合文化建设,打造人文成都公园场景;将公园形态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建设,打造产业社区公园场景。
  同时,《条例》提出,成都要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制定绿色产业扶持政策,严格落实产业准入制度,引导资源向绿色高效集约方向聚集,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生产方式。
  成都应建立低碳制度体系,完善碳排放考核机制,引导构建自然、环保、节俭、健康的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推进城市碳达峰和碳中和。《条例》要求高等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当将低碳知识融入到相关课程中,培育儿童及青少年的低碳生态理念和环境保护观念。拓展公众低碳场景、构建碳减排量消纳机制等,推动形成碳普惠生态圈。
  根据《条例》,成都将完善城市轨道、公共汽车、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低碳公共交通体系,以绿道、城市道路为骨架构建串联成网的全域慢行系统;完善激励措施,鼓励和引导低碳出行,建设智能网联场景,发展定制、共享交通,提高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到2035年,公共交通占机动车出行比例不低于70%,低碳交通出行比例不低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