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11日,成都连续14天零新增
◀▲8月11日,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居民走出家门庆祝小区“解封”。
8月11日,成都高新区天府二街居民走出家门庆祝小区“解封”。
◀8月11日,成都市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解封”。
“走在外面哪里都好”“去吃一顿火锅吧”“终于能一家人团聚了”……近半月来待在中风险地区的成都市民,终于走出“困住”自己14天的家门,相互倾诉着“解封”感想。8月11日下午3点,连续14天“零新增”后,成都市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高新区都城雅颂居小区从中风险地区被划为低风险地区,同时解除相关封闭区、封控区圈层管理。
尽管全市剩下的一个中风险地区——美洲花园68栋有待“解封”,但成都人乐观的情绪已写在了脸上。这和两周前的忐忑心情对比明显——彼时,新一轮疫情从南京、张家界溢出,呈现出“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在7月28日晚的成都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青羊区优品道曦岸小区、高新区都城雅颂居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地区。成都市严格落实中风险地区管控措施要求,第一时间对该区域实行封闭管理、风险排查、全员核酸检测、内外环境消毒、人群健康监测等管控措施。
形势急转直下,成都却努力向上,画出一条防疫微笑曲线。回头来看,在“没发生疫情时关键抓‘防’,发生疫情后处置要‘快’”思路的指引下,成都用结果回答了7月29日成都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暨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的“潜在的传染源切断了没有”“常态化防控措施到位了没有”“应对更复杂局面的能力准备好了没有”三个现实问题。
记者梳理发现,本轮疫情处置应对中,在“防”的方面,成都市全力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
外防输入,成都严格入境人员全流程闭环管理,要求国际国内航班服务保障人员不得混流,加密所有一线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频次,实现疫苗接种全覆盖。
内防反弹,成都一直密切跟踪、认真分析评估可能存在疫情潜在风险的地区,持续加强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蓉人员排查管理,坚决阻断疫情输入渠道,及时斩断传播链条,严格落实“四早”要求和“四方责任”。严密防范院内感染,严格执行三类人员“应检尽检”,切实防止人员交叉、场所交叉、物品交叉,着力加强医疗救治,坚持“一人一案”、中西医结合做好救治工作。
此外,成都还坚持分区分类精准管控,坚持“人、物、环境”同防,严格落实景区景点等文化旅游场所“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加大对商场、酒店、工地、茶馆、棋牌室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封闭性公共文化场所防疫力度,严格执行戴口罩、亮码、测温等措施,确保不发生聚集性疫情。
在“快”的方面,成都显示出了“成都速度”。
7月27日下午,四川省人民医院报告有3名患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随后,工信部门、卫健委、疾控中心等联合组成的流调溯源专班,迅速冷静地同步展开流调溯源、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加强潜在风险排查。
7月28日凌晨2时,在疫情发生后短短几个小时内,9个关联居民小区10075人的第一轮核酸检测完成。当天,经过细致的流调溯源,成都快速、准确划定管控范围,相关区域按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其他区域等分区分类精准防控。
7月31日,成都市已划定8个封闭区、12个封控区、11个风险区周边区域、9个其他区域,累计核酸检测839798人。截至8月11日,成都连续14天零新增。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做好疫情防控的根本。成都疫情能迅速有效控制,在于首诊病例发现早、流调溯源快速精准,这得益于对信息的快速掌握,而这些信息背后,都有大数据的影子。
如何对来(返)蓉人员实行严格的风险管控?记者于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处了解到,“四川天府健康通”对所有川内通行的人员赋予健康码,实行实名认证,对老人、儿童等特殊群体可以由“家庭码”“离线码”和工作人员代领码等方式,确保一人一码,在全省范围内一码通行。
在整个成都,通过大数据,根据赋码规则,对中高风险地区来(返)蓉人群赋予红码或黄码,并按照红色禁止、黄色限制方式管控人员流动,实现对中高风险人群的有效管控。通过“场所码”扫码登记到过重点场所的人员信息,做到行程精准追溯。
除了大数据的运用,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来势汹汹的德尔塔毒株,则更依赖于病毒基因测序的证据。
本土疫情被发现后,27日晚,成都就启动了基因测序相关工作,专门破译病毒“身份密码”。2020年,成都市疾控中心与四川省疾控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搭建了基因测序平台,可同时进行二代和三代测序。样本一到实验室,立即开展工作。测序组工作人员争分夺秒、严格操作,很快揭开了病毒的真实面目。8月1日的通报中显示,四川省10例病例中,已完成的9例基因测序,与南京疫情毒株同源。
社区组织是疫情防控的关键一环。成都市委社治委发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三年实践积累的优势,把3039个城乡社区迅速转化为3039个阻击“阵地”,筑起了联防联控的深沟高墙。本轮疫情防控中,成都市共组建了6465支社区应急响应队伍,分为6个工作组,确保紧急情况下“社区有力量、防控跟得上”。
科学和组织的背后,是每个人的艰苦付出。7月27日成都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后,天气也进入了“晴热”模式,连日高温,给医护人员带来挑战。但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社区工作人员,亦或志愿者,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王贵娟是成都一家医院手术室护士长,接到外出执行核酸采样的指令后,7月28日晚她就带着20人的医疗组,到锦江区某小区为居民采样。从晚上6点到次日凌晨零点过,采样约6000人,“虽然天气很热,大家都大汗淋漓,但我们医疗组的成员们相互打气,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到了最后。”
据了解,此轮疫情发生后,成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按国家联防联控机制要求,从制度机制上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制定了疫情分区精准化防控规范,实行风险区圈层管理,精准划定相关区域,科学确定管控内容,动态评估、及时调整管控区域。
何为风险区圈层管理?
风险区圈层包括封闭区、封控区、风险区周边区域、其他区域。封闭区实行全封闭管理,人员居家不出户,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员、车辆不得出入。封控区实行人员只进不出,仅开放生活保障场所,严禁聚集。风险区周边区域保持正常生活生产秩序,禁止各类大型活动,暂停影院、歌舞厅、游戏厅等休闲娱乐场所营业。其他区域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人员集聚。
除了实行疫情分区精准化防控规范,成都市还进一步加强密切接触者排查管理。发生本土疫情后,及时追踪判定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与其在同一空间、同一单位、同一建筑有近距离接触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均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对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按要求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
“在今后常态化防控中,成都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充分借鉴外防输入闭环管理做法,加快建立一套分工明确、精准高效的防市外输入应急响应机制和工作体系。”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市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组长范锐平强调。
具体而言,成都将加强疫情信息统筹调度,强化部门协作,成立区域排查专班,健全完善来(返)蓉人员风险信息归集—派发—排查—分类处置—结果上报机制,建立常态化疫情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及时排查、分类管理、上下结合、相互印证;加强重点人员流调溯源,组建常态化流调溯源专班,第一时间开展处置,迅速锁定风险人员,及时管控到位、开展核检,最快速度斩断传播链条;加强潜在风险排查,针对境外输入、隔离酒店、医院诊所、城乡社区、公共场所、企业学校、大型会议会展、交通系统等8个重点领域,定期开展常态化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而在今后常态化防控中,成都还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坚持分区分类、系统联动,提高科学组织、精准防控水平。坚持区内区外联动、管理服务联动,加强风险区内居民生活保障、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建立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服务机制,积极争取企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