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河北李女士在网上开启了寻亲之路。
“我从小和哥哥妹妹长得就很不一样,今年4月和养妹的DNA比对结果出来,我悬在心里多年的疑虑,终于有了结果。我现在希望能找到我的亲生父母,看一看他们长什么样子,看看自己的根在哪里……”
8月10日,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的李女士向封面新闻求助,称她出生后不到一个月被送养,希望能找到失散33年的亲人:“我是O型血、鹅蛋脸、肚子上有一块麦色胎记,我可能是四川南充或者巴中人。”
“我希望我的这个视频能够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方向扩散。我大概出生于1988年(农历)正月十八,大约被抱养于1988年(农历)二月初六左右。现在确定中间人叫田虎(音),南充市仪陇县人,60岁左右,个子不高,人很灵活。当时他在石家庄市栾城县于底村铝线厂打工。曾经有一个叫李杰或张杰的四川人和田虎关系很好,养父母是通过一男一女把我从四川抱回来的。”
今年4月,石家庄的李女士确认自己不是父母亲生女儿后,开启了寻亲之路。在社交平台上,她取网名“寻生父母”,以“石家庄寻亲人”为自我介绍,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
8月10日,李女士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4月,她和妹妹(养妹)做了DNA比对后,得知自己和家人没有血缘关系,悬在心里多年的疑问,终于有了结果。“想看看亲生父母什么样,看看自己的根在哪里”,为了寻亲寻根,李女士从4月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发布寻亲信息。
“我从有意识起,就发现自己长相和家里人很不一样。”李女士介绍,哥哥和妹妹眼睛随养父母,是厚厚的单眼皮,一家人只有自己是大双眼皮。还有一些其他身体特征也和家里人大相径庭。她还发现,村里人总是悄悄议论她。这让她心里多了个疑问:“难道自己不是父母亲生的?”她开玩笑问养父母自己身世,养父母总是避而不谈,叫她不要多想。李女士和养父母关系很好,从小生活很开心,便没有继续追问。
后来李女士成了家,有两个乖巧的女儿。生女儿时需要溶血,医生问她是不是南方的人,这又让她心里的疑虑重了几分,更加想要确定自己的身世。今年4月,李女士终于忍不住,找养妹一起做了血缘关系鉴定,结果显示无血缘关系。
拿着检测结果,李女士第二天再次问养父母。这时,养父母才松口承认她是抱养来的,“但具体细节不知道”。
希望找到亲生父母的李女士,又找到姑姑询问自己身世。姑姑讲述,她是由村里铝线厂一个叫田虎(音)的外乡人牵线,500块钱买来的。当时她被一男一女装在背篓里,女的穿着一件黑色呢子大衣,男的身高1米70左右,瘦瘦的,会开药方。这一男一女告诉姑姑,背篼里的小女孩还不到一个月大,出生于1988年农历正月十八。抱养当天,是1988年农历二月初六。
李女士25岁时结了婚,生了2个女儿,丈夫工作,她带孩子,现在住在河北石家庄栾城县。
得知自己不是父母亲生女儿后,李女士就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她在社交平台发寻亲信息,在“宝贝回家”寻亲平台登记信息,加寻亲微信群,但一直没有结果。她多次在社交平台呼唤亲生父母:“你们可曾挂念过我,这么多年我以为你们一直在找我,却没有一点痕迹……”
无意间,她在网上看到一个基因比对产品,虽然不知道真实可靠性,李女士还是买来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她的“根”,可能在四川南充市仪陇县、营山县一带,或者巴中市巴州区。这让“网海”寻亲的李女士,多了一个不确定的线索。
虽然不确定,但李女士将四川南充、巴中两地,作为自己寻亲的重要区域。还在网上找南充本地媒体求助,就是希望能找到亲生父母。原本李女士计划今年暑假到四川寻亲,但因为疫情防控,这个行程被滞后。“但我还是会去四川寻找,如果找不到,我也会一直找下去。”
“我很努力在寻找生父母,但养父母对我也很重要。他们供养我长大,我也一定会为他们尽孝。”李女士告诉记者,寻找生父母,是想找到自己的根,看看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想知道这些年亲生父母是不是也在期待和她团圆。“我有动力一直找下去,希望找到自己来时的路。”
8月11日,四川南充仪陇县的陈先生看到封面新闻的“李女士寻亲”报道后,联系记者称:“报道里的李女士和我父亲长得一模一样,我家里的小妹失踪33年了,李女士很可能是我家小妹。”
陈先生告诉记者,他是仪陇县义路镇(原义门乡)人,今年39岁,是父母的大儿子,家里有一个小他3岁的二弟,一家人很幸福愉快。但这么多年,他一直牵挂着失踪33年的小妹妹。
据陈先生讲述,1987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母亲在家中生下一个女儿。由于计划生育,父母将小女儿送给了村里一个独居汉抚养。当时已经5岁的陈先生很喜欢这个小妹妹,总是缠着父母问妹妹去了哪里。父母说,家里不能养妹妹,但那个独居汉叔叔可以养,离家不远,十里八村都认识。
然而,过了没几个月,却传来独居汉去世的消息。陈家人一听,立即去打听女儿消息。但怎么找,也找不到女儿下落。“那个年代找人真的太难了,我们在附近十里八村都问了,也没找到妹妹消息。”陈先生说,此后多年,失踪的小妹成为家里的一个敏感话题。他作为大哥,始终惦记着妹妹。但33年了,一直没有消息。
直到8月11日上午,陈先生的朋友看到封面新闻报道后,想起仪陇人陈先生也有个小妹丢失了,说过很多次在找妹妹,于是把报道链接发给陈先生。“我打开链接,看到照片第一瞬间,就感觉这就是我小妹。他和我父亲长得一模一样。”
于是,陈先生希望能通过封面新闻联系上李女士。
8月11日下午6时许,封面新闻记者分别联系了李女士和陈先生,然后建立了聊天群。陈先生将父亲的照片发给李女士,李女士表示“我小时候和这位叔叔很像”,但单凭照片并不能确认李女士是否为陈先生的妹妹,还需要进行DNA比对。
南充市仪陇县公安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介绍,目前李女士的DNA信息已经入库,只需要采集陈先生父母或兄弟姊妹的DNA,就能在库里进行比对。仪陇警方非常愿意给他们提供绿色通道。
陈先生表示,他把李女士情况告诉父母和二弟后,一家人都非常开心。“我让父母一起去做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