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四川-
A5四川
  • ·他们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 ·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市青白江区白马村的乡村“变奏曲”

他们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白马村的服务和产业搞起来了,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

  “目前,白马乡村火锅已与天府新区、龙泉驿区、大邑县等部分村(社区)签订了意向性合作协议,筹备开设连锁分店。”8月11日下午2点,记者在青白江区弥牟镇白马村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白马村党委书记孟天勇。他告诉记者,最近周边好几个区(市)县的村(社区)都看中了白马村火锅店的营商模式,准备引入到自己的区域发展。
  今年是孟天勇担任白马村党委书记的第14个年头了,1995年7月孟天勇从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放弃城市里的优越工作,义无反顾回到了弥牟镇白马村,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事业当中。他直言自己要当村子里新一代致富带头人。
  白马村位于成都青白江区西南面,面积2.79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27个散居院落,3100人。2019年以来,白马村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壮大集体经济为导向,依托乡村驿站“1+4”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白马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并荣获“2020年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荣誉称号。

服务
“乡村驿站+” 治理“零缝隙”

  白马村是典型的散居院落型农业村。2017年以来,白马村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整合资源,形成了“1+4+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即1个党群服务中心,4个“白马乡村驿站”和N支志愿服务队。2019年,白马村以建设群众工作之家为契机,结合村组实际,依托乡村驿站将群众工作之家延伸至院落,形成“一家四站点”服务网络,实现组织、机构、功能“三下沉”,在群众家门口开展信访全程代理、人民建议征集、矛盾纠纷排解等工作服务。
  采访时,记者跟随孟天勇来到了一号驿站,驿站门口有三个充电插座。“只要是路过我们村的路人,手机或者电动车没电了都可以在这里充电。”驿站里的工作人员老李很热情地介绍起来。
  一号驿站是最先建立的,面积比另外三所驿站略小一些。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看到,在这间不到20平米的驿站内,有图书和梯子、扳手等小工具,还有一台发电机。老李说,这些当中有的是驿站自购的,也有村民们捐赠过来的。
  “我们村地处货运大道旁,属于典型的散居村落,以前村民有什么想法很难传达到我们村两委。”孟天勇告诉记者,结合亲民化改造工作,村里独创了“乡村驿站”,并按“一驿站一广场”的标准打造村民文化生活聚集地,完善全村院落、村道、驿站小广场路灯设施和光彩设施,让小广场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主要休息场所。
  60多岁的汤大爷拿着扇子坐在驿站门口,用智能手机翻着当日的新闻资讯。他说:“我们村走到哪里都有‘Wi-Fi’,就是在田里干活也可以和外面的亲人视频聊天。”原来,自2019年以来,白马村就是实行了全村2.79平方公里网络全覆盖,只要在白马村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随时连上无线网络上网。
  不仅如此,白马村还为每家每户安上了警报器。孟天勇告诉记者,以前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老年人居多,村上担心他们在家有困难时找不到人帮忙。最终,孟天勇和组织协调后,为白马村的每家每户都安装了一个警报器。“就在卧室里最顺手的地方安装一个红色的按钮,只要按了驿站这边就会发出警报,电脑上会显示出具体的位置,工作人员看到后就会马上赶过去。”
  有了驿站,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够通过驿站更好地下沉到院落,白马村的村民们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服务。孟天勇说,服务跟上了,村里的产业也要发展。

产业
村民变股民农户变商户

  2019年10月,白马村继驿站成立获得村民认可后,又推出了可供全村村民参与的资金众筹产业,引导近200名村民按照5000元一人一股的标准,筹措资金100万元成立了白马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开办白马乡村火锅。
  “我们拉了一个群,村民自愿入股,为了公平我们规定每家只能入股5000元。”孟天勇说,村里要发展得更好,必须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有了凝聚力才有动力。
  走进白马村火锅店,室外有10座凉亭,亭子按村小组取名,分为白马1队、白马2队……孟天勇告诉记者,在今年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前,白马村原来有10个村小组,现在合并后是7个。
  “2019年白马村火锅店开张的那段时间生意很火爆,疫情发生后店里的营业受到了一定影响,但现在生意又好起来了。”小张是白马村火锅店里的服务员,从他家到火锅店的距离不到100米。其实,和小张一样不出家门就可以上班的白马村村民还有很多。
  2019年,白马村对有改造意愿的农户,由白马腾飞商贸有限公司根据产业规划,对村民闲置用房和土地进行摸底,登记改造意愿,激活闲置资源的“内动力”。以“出租房屋或土地+提供服务”并行的集物共创产业发展模式,项目业主以1万元/年的租金租用村民闲置房屋发展产业,并为每户村民提供一个及以上的就业岗位。村民在收取租金的同时获得2000元一个月的务工收入,足不出户一年可增收3万元。
  白马村火锅店和驿站治理的“零缝隙”让白马村村民自豪,但他们的产业聚集效应不会就此为止。“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壮大白马村的集体经济,带领全村人民奔小康。”孟天勇同时认为,村子里的服务和产业搞起来了,村容村貌、乡村文化也不能落下。
  如今,“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白马村,不仅是成都青白江党建引领城乡发展治理的一个小小缩影,更成为了全国乡村院落治理打造的“样本”品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邹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