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探索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绵阳市市长元方:

打造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源” 探索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绵阳市市长元方介绍相关情况。

  2013年至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简称科博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八届。今年9月8日,这场科技盛会,将续写新的篇章。
  在8月18日举行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新闻发布会上,绵阳市政府市长元方有“回顾”,也有“展望”。
  历经八年,科博会已成长为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国际性科技博览盛会。元方认为,它不仅见证着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发展,更是大大提升了科技城的影响力,彰显了科技城的影响力,持续增强了科技城的支撑力。
  擘画未来,在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之后,中国(绵阳)科技城将加快建设步伐,成为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先进制造特征明显的国家科技城。

科博会为媒
让绵阳科技城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回顾发展历程,科博会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先后三次荣获“全国十佳品牌展会”称号和2020年度“中国十佳优秀特色展会”称号。绵阳市也因科博会的成功举办获评“中国十佳会展城市”,成为四川唯一、西部地区第二个获此荣誉的非省会城市。
  但科博会带给绵阳的,不止于此。
  “可以说科博会大大提升了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影响力,让科技城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元方表示,在前八届科博会上,先后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出席,60余个国家和地区、650家境外知名企业、5700余家单位参会参展。在举办期间,得到了34个国家部委单位以及10余个国家级学会、协会鼎力支持。“更多人了解并走进科技城的同时,也让科技城加速走向了对外开放前沿。绵阳市也借助科博会这个平台,与19个国家的30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科博会更彰显了中国科技城的创新力。元方介绍说,在历届展会期间,科技部、中科院分别组织国家科技创新成果展、中科院成果展等国家级科技展会到会巡展,央属军工集团、32家国际知名科研院所及高校、28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组团参展,有力促进了科技交流合作。
  数据显示,在科博会的带动下,创新要素在绵阳市加速聚集,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6.52%、居全国城市前列,科技创新综合水平指数达74%、居西部城市前列。通过科博会的牵线搭桥,越来越多国家以及知名企业、各类人才认识四川、了解绵阳,为各方在川在绵交流合作、投资兴业创造了条件。科博会为绵阳带来的签约项目金额超过7000亿元,目前在绵发展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达24万。

提升“新能级”
加快成为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先进制造特征明显的国家科技城

  正是在合作开放的环境中,在科创项目和人才的带动下,绵阳经济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发布会上,元方亮出“成绩单”:2020年绵阳市经济总量在全省地级市率先突破3000亿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91位;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速13.1%,居全省第2位,为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提供了坚实支撑。
  他总结,成绩背后,也体现了绵阳科技城创新主体实力整体跃升、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创新创造活力全面释放、创新产业发展动能强劲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绵阳科技城还被寄予了更多厚望。去年9月,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明确要求,探索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
  今年6月,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提升绵阳科技城创新能级”作出专门部署,要求绵阳科技城充分发挥区域协同创新的主引擎作用,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
  乘势而上,绵阳正加快成为战略科技力量集中、先进制造特征明显的国家科技城。着力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建设科技城新区、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发展重点产业等都一一列入未来发展清单。
  在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中,元方表示,绵阳将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在核技术、航空与燃机、空管系统等优势领域,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同时,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并参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培育一批数字经济骨干企业。“用好科博会、综保区等开放合作平台,加速集聚更多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元方说。

打好“攻坚战”
把科技城新区建设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在对未来的布局中,建设绵阳科技城新区,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着眼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高水平建设中国科技城的重要载体。
  据悉,去年12月23日科技城新区批准设立以来,绵阳突出高标准规划、高效率建设、高质量发展,已划定396平方公里为科技城新区的建设范围。蓝图铺开,科技城新区建设呈现高点起步、高位推进的态势。
  元方表示,下一步绵阳将面向“十四五”,全力打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改革开放”“城市建设”四场攻坚战,聚焦“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三大发展定位,加快把绵阳科技城新区建设成为引领新时代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源,为更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积极贡献。
  其中,为了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绵阳将立足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统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大力开展“招院引所”,努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权威性、支撑性、引领性的创新平台,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面对“产业发展攻坚战”,手握长虹、九洲、京东方等大企业,已打好产业发展根基的绵阳将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两大支柱产业集群,成为成渝地区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一极,加快建成西部智能制造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壮大先进材料、北斗卫星应用、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等产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元方表示。
  同时,绵阳还将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产业支撑。承载能力坚实的科技城新区,现有省市重点项目98个,总投资919亿元,今年年度计划投资225亿元。
  元方介绍,在“改革开放攻坚战”中,绵阳将开展专业化招商,精准招引一批战略投资者、城市运营商,争取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在新区设立区域总部,努力引进一批百亿级重大项目,为新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打好“城市建设攻坚战”方面,元方指出,要让新区成为市民生活的美好家园、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绵阳将坚持以现代公园城市理念指导新区建设,突出科技人文特色和山水公园特质,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注重融入科技元素,加快建设创新中心三期、地下综合管廊等重大项目,打造宜居宜业高品质生活城市新中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晨 王祥龙 周洪攀 陈彦霏 姚茂强 摄影 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