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长江烟火味不再夹杂着油烟味
  • ·盖上“泥土被子”华蓥山矸石场变青山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盖上“泥土被子”华蓥山矸石场变青山

盖上“泥被子”的790矸石场,播种的草已长出两三厘米。绿水洞煤矿供图

  8月18日,广安华蓥市天池镇,华蓥山天池碧波荡漾,水天一色,湖畔王家坝村满眼葱茏,往山上步行1公里,一座正在绿化的荒山中,天竺桂、竹子、桂花树等树木已经成活,高羊茅、黑麦草、芒草等植被已长出两三厘米……
  “这些植被下面是堆积如山的煤矸石。”四川川煤华荣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绿水洞煤矿纪委书记寇含遥说,2019年12月,总投资526万元的绿水洞煤矿790矸石场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动工,施工人员削坡、平整场地后,从4-10公里远的地方运来1.8万方泥土,“盖”在9.8万平方米的矸石山上,再在“泥土被子”上栽花、种草、植树,修建雨水收集池、排水沟……2021年5月31日工程完工,原矸石山正在变成葳蕤青山。

煤矸石堆放最大落差达90米

  1981年12月,绿水洞煤矿建成投产,煤矿生产中产生的煤矸石被堆在天池镇王家坝村的山坡上,堆放煤矸石的那一带海拔790米,所以叫“790矸石场”。
  日积月累,煤矸石越堆越高,到2008年最大落差达90米,堆放量达180万方。180万方煤矸石是什么概念?业内人士估算了一下:载重20吨的大卡车,要跑22.5万趟才能运完这些煤矸石。
  据寇含遥介绍,由于落差太大,790矸石场堆放的煤矸石容易引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山洪暴发,煤矸石可能被冲走危及下游交通设施、房屋安全;790矸石场下方1公里处是华蓥山天池。华蓥山天池湖水面积3800亩,与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并称为全国三大天池。雨季时,雨水透过790矸石场流入天池,会严重影响水质……790矸石场的生态环境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1.8万方泥土盖住矸石山

  华蓥市委、市政府统筹布局790矸石场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市级领导包案、成立工作专班、召开专题会议,全力整治790矸石场。绿水洞煤矿委托第三方公司制定矸石场综合治理优化方案。
  寇含遥说,2019年12月,总投资526万元的790矸石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正式动工,施工主要内容有:
  削矸护坡。平整台阶约9.5万平方米,削坡量6.7万立方米,原来的矸石山堆体被削为10几个坡度较缓的台阶,塌方、滑坡等安全隐患得到消除。
  完善设施。修建雨水收集池3个,修建混凝土水沟总长2200米,安装供水管道和自动喷灌系统,雨水收集池用于灌溉,混凝土水沟用于导洪;安装防尘网、雾炮机治理扬尘。
  定制“被子”。从4-10公里远的地方运来泥土1.8万立方米,覆盖在9.8万平方米的矸石山上,犹如给矸石山盖了一层“泥土被子”。
  绿化荒山。在“泥土被子”上栽种天竺桂、竹子、桂花树等树苗1.8万株,播撒高羊茅、银合欢、刺槐等草籽6.8吨,还栽种了麦冬9.8吨。
  2021年5月31日,790矸石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完工。

“让矸石山绿到底”

  8月18日,记者在现场看见,原矸石场成为10多个坡度较缓的台地,位于台地底部的雨水收集池装满雨水,附近台地芳草萋萋,完全绿化,同周边景物浑然一体。沿台阶逐级而上,高羊茅、黑麦草、芒草等已长出两三厘米,天竺桂、竹子、桂花树等树木已成活。
  “在不远的将来,往日突兀的原790矸石场将变为有花有草的青山,同华蓥山林木、草丛融为一体。”790矸石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负责人黄光春对此充满自信。
  黄光春是土生土长的华蓥山人,在华蓥山承揽环保、绿化等工程施工20多年,通过竞标获得790矸石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今后的管护工作依然很重要。”他说,未来将派10多人管护原790矸石场上的一草一木,确保复绿效果。
  “保证原790矸石场一直绿下去、保证原矸石山绿到底,我们员工特别是党员责无旁贷。”寇含遥介绍,在790矸石场生态环境修复中,绿水洞煤矿的矿长、党委书记组织45名党员组成“党员突击队”,到790矸石场修复工程现场开展“学党史、办实事、做表率——绿水环保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到现场削矸护坡、植绿护绿,“植绿护绿还将成为我们常态性的工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汪仁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