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火箭的“新帽子”。图据《科技日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供图)
24日晚7点15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成功将融合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新华社发
24日晚间,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二号丙(长二丙)遥五十一运载火箭搭档远征一号S遥二上面级,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将三颗通信技术试验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长征二号丙火箭升级了新装备,其中首次应用4.2米直径整流罩。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了解到,此次任务中,长二丙火箭戴了一顶新“帽子”。据长二丙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李君介绍,这是长二丙火箭新型整流罩的首飞。
“就像大房间能放更多家具,4.2米直径整流罩根据任务需求应运而生,整流罩直径变大,就能给卫星提供更大的可用结构空间,有利于多星发射布局的优化。”李君介绍,4.2米直径整流罩将逐步成为长二丙火箭发射任务的常态配置。
相较以往的3.35米直径整流罩,4.2米整流罩的气动面积增大了40%,气动载荷同步增加,叠加南射向任务横向高空风载荷显著的特征,保障飞行时气动载荷安全成为型号发射阶段的关键关键之一。面对刚刚攻克的高空风二次补偿技术应用到内陆发射场又面临子级落点横移的新状态,余梦伦班组组长打通计算流程的“任督二脉”,一键获得气动载荷、残骸落点位置及偏差、轨道精度,为开展5年高空风测量数据、每日高空测量数据及预报数据的大数据气动载荷计算提供了支撑,保障了发射决策。
4.2米直径整流罩的卸车、转运、吊装均需采用新方式和新工装,为此研制团队全程采用明确状态、演练流程、总结优化、正式实施的现场迭代准则,保障了操作到位、结果正确。
新型星箭适配器也应用到本次发射任务中。专家告诉记者,以前卫星与火箭连接时,多采用底部支撑结构,而中心承力筒则通过侧挂方式实现火箭与卫星的机械连接,采用多段中心承力筒串联便可实现多星发射,既避免了串联方案卫星支撑结构的多次分离风险,也降低了结构重量。中心承力筒结构方案正逐渐成为星座发射任务的大趋势,长征二号丙火箭后续便有“一箭二十星”发射任务。
此外,这发火箭的任务研制周期缩短了40%至50%。面对任务周期紧的局面,长二丙型号队伍基于“充分继承、全面分析、典型工况试验验证、研制试验与飞行产品并举”的思路快速推进,在有效管控技术风险的同时,显著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据悉,今年是长二丙火箭的持续高密度发射之年。在完成好本次任务的同时,试验队还同步开展长征二号丙遥四十一火箭、远征1S遥四上面级的总装测试。本次发射任务后,全体试验队员将原地、原岗、原工位投入该任务之中。
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