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会客厅-
A12会客厅
  • ·武术终极目的:从个人强壮到民族强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武术终极目的:从个人强壮到民族强大

——漫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及传承之道

陈振勇教授(右)现场与助手演示“势法”。

陈振勇教授讲解中华武术。

  

□陈振勇

  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让我们领略了体育健儿的风采。2008年,在中国的积极争取下,武术曾以“特设项目”的身份出现在北京奥运会上。武术是什么?是古代战争中的杀伐之术,还是影视作品中的舞枪弄棒?是历史文献中神乎其神的奇招异术?还是金庸、古龙笔下让人争夺相杀的武林秘籍?在现代,武术到底有什么用途?除了是外国友人眼中的“中国名片”,武术到底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有哪些影响?“武林大会”是否只是小说里的存在?
  8月23日晚,成都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振勇教授现身四川省图书馆,在“名人大讲堂”上,以《文化自信与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为题,漫谈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及其传承发展之道。

身体技术视角下审视中华武术

  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聊一聊,第一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什么呢?通俗来讲,就是首先要理解,或者说要认同我们自己的文化,这是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基础,我们中华武术120多个拳种,为什么在今天传承的时候遇到了这么多的困难,大家一起来探讨。第二从我个人的角度和理解来聊一聊中华武术为什么独具特色,为什么那么多外国人跑到中国学习中国武术,中国武术的魅力又是什么。第三是我们的传承发展有哪些路径。
  先谈中国武术。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让武术爱好者汗颜的事情,比如“太极大师”雷雷和马保国被自由搏击KO等事件。随之而来的则是一系列对中国武术的质疑,比如过度表演化的中国武术有没有实战性?中国武术为何还没有进入奥运会?为什么现在学跆拳道的小孩比学武术的多?
  大家感觉中华武术好像和理想现实有一定的差距。怎么认识中华武术呢?中华武术真的不堪一击吗?中华武术陷入困境了吗?为什么中华武术感觉非常熟悉,但又感觉很陌生?现代人认识武术,大多通过武侠小说和影视剧。如果真要给“武术”下个定义,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高深莫测”。体育学院的一个同事还曾问我,陈老师你会不会飞?他是体院的老师居然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他理解的武术可能就是能飞檐走壁,感觉是不是要隔山打牛,这就是从武打电影了解的武术印象。
  中国武术源流有序,拳理清晰的武术拳种就有129种之多,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要想理解为何中国有如此丰富多样的拳种技术,就先要从身体技术这个问题开始。所有的武术拳种不过是不同地域的人对自身的理解,以及对自然的理解所形成的。
  到底中国武术厉害还是拳击厉害,没有办法比,各有特色,其实背后是不同的传统文化观念所致。西方的文化是海洋文化,人与自然是相对对立的,中国文化是以农耕为主,天和地对中国人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国武术任何一种拳法,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大家看咏春拳非常的过瘾,因为它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世界的格斗术派别众多,比如武术、拳击、跆拳道、泰拳、柔道、桑搏,这些都是格斗技击,为何呈现方式的区别如此大?身体技术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武术也是如此。武术是中国人创造的,所以武术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一定要契合中国人传统的思维,它是中华民族的内在思维方式和外在身体行为的表现方式,就像甄子丹在《叶问》里打出了中国人的风骨。
  以南拳北腿、东枪西棍、少林拳和峨眉拳为代表的中国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最大程度发挥人体技击功能的一项身体技术和身体艺术展现形态。武术的发展和地域条件、当地人的身形特征分不开,这才造成了“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的差别。北方人个子高大、腿长,自然会发挥长处,灵活使用下肢。南方人个子相对来说比较小,其拳法便会强调下肢的盘稳和上肢手法的多样。
  我要特别讲到四川和重庆拳种的差异性,为什么两个地域拳种有这么大的区别?这和移民有很大的关系,巴蜀大地历史上有两次大移民,分别是秦汉大移民和明清时代的湖广填四川。前期移民是以中原北方人为主,进入重庆,后期的移民在重庆相对人口饱和的基础上,进入了我们现在的成都,后期的移民虽然也有中原北方人,但主要是以福建广东大量的移民为主,你会发现两个地方人的体格、特点、性格都不一样,所以造就了成都和重庆两个地方的拳种在技法特点与风格方面出现了非常大的差异性,重庆拳法偏北方,成都拳法偏南方,如四川的火龙拳和重庆的余门拳,其中很关键在于地理环境与移民两大因素。

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与独具特色

  中华武术对于人的身体技术(包括器械)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内容的开创,没有任何一个其他民族可以做到,这也是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原因。如何总结中华武术?可沿用书法家王岳川的技、艺、神、道书法理论。武术和书法很像,所以用这四个字来总结武术的特点很合适。
  技,就是技术的丰富性,中国武术善于以人、生活空间和自然为标准的创编理念。比如长拳短打,就是适应不同类型生活空间。这种“技”无法标准化,因为人的个体是多元的。
  艺,则是指中华武术的特色雅艺,这是一种脱离了技术层次的认识与智慧,也是从生理到心理的审美提升。中国武术以巧、文雅为主,比如中国式摔跤与MMA(综合格斗)的区别就很大,比如以巧斗力的太极推手是力学游戏,身法很重要。
  神,是说武术的“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比如武术的十二形讲究“起如猿,落如雀”。神就是由身体由外到内的精神升华过程。
  道就是指习武入道,陈振勇教授认为这需要上升为一种哲理,也就是练武人经常说的“外练内修”。

中华武术的传承发展路径思考

  2024年,巴黎奥运会把霹雳舞首次增设为正式竞技项目。我个人对此不是很理解,难道霹雳舞就比中国武术更具有客观标准项?难道霹雳舞比中国武术更有内容丰富性?我绝对不这样认为。
  我们重新来审视,发现武术本身没有问题,而是我们需要文化自信,从而重新整理我们的文化,把已经产生一些变化的文化找回来,所以说现在国家提出文化自信太重要了。
  中国传统武术提到八个字,开合、吞吐、起伏、迎转等等,已经跳出武术格斗这个层面,从身体技术这个角度来发展我们的武术。我想在这里为太极拳发声,很多人认为太极拳是老弱病残群体练习的,这是对中国武术的误读,太极拳怎么就不能在中小学开展呢?比如说太极拳的第一个起势,就告诉人身体一个很重要的哲理,要保持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放松,保持住适中原则,引申到做事情不能太刚也不能太柔,要保证合适的状态,他长期这样练很多事情要做到七刚三柔,或者是七柔三刚,通过对肢体的控制来反射到思维的认知,所以小学生也可以练这个。小学生爱动,爱动他就不能静一下吗?通过静控制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太极拳就有这个功能。
  中华武术,是一个民族的智慧,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财富。今年5月,教育部发布通知,决定成立教育部中国武术教育指导委员会,这是对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保护,这么好的东西我们要练,我们要传承。
  我还要谈谈武术和健身之间的关系。武术健身的发展要遵循“体医结合”的要求,而且武术健身应逐步完善并做到“五有”:练习有内容、动作有标准、实施有规范、运动有针对、健康有效果。只有做到这几点,才能真正使得武术超越体育的专业范畴,纳入社会公共健康领域,最后进入大卫生和大健康的视野。
  现在国家推行体教融合,奠定了体育是培养人的健全性、心智的健全性的基础。从武术到思想的强壮与强大,从健康到文化的传承,从个人强壮到民族强大,这才是武术的终极目的。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武术爱好者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根基,讲好中国武术故事,以武术为载体,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摄影 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