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村庄美了、产业多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美丽的内江乡村风光。
初秋时节,行走于内江广袤的乡村大地,探访贫困村庄变迁,倾听村民脱贫故事,所到之处,群众频频称赞:村庄美了、产业多了,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乡村的变化,是内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例证,也是内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过去五年,内江实现全市21.78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3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村“一低五有”全面达标,66932户贫困户生活水平明显提升,高质量交出一份脱贫攻坚答卷。
“在村上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每个月有500元,一年的土地流转费是4000多元,今年卖小菜和鸡鸭鹅收入2000多元,下半年估计还卖得到1000多元,每个月儿子还给我1000元生活费,现在的生活好多了。”说起如今的日子,内江市资中县金紫铺村村民唐治莲喜不自胜。
小康生活的底色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唐治莲不断攀升的收入,也对应了生活物品的普及:现在她的家中有两台电视机、一台冰箱、两台空调。
其实,唐治莲质朴的话语也是内江众多脱贫群众共同的心声,更是对摆脱贫困、感悟当下生活的真情实感。
据悉,内江市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的2403.49元增加到2020年的9020.5元、增长275.31%、年均增长24.66%。
此外,“十三五”期间,内江完成易地扶贫搬迁4815户、13048人,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23906户。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等健康扶贫政策,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家庭医生签约率100%,县域内就诊的贫困群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内。累计解决1.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保障贫困户安全饮用水。贫困人口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实现全面覆盖。
在一件件、一桩桩惠民实事的落地中,村民的“幸福感”尽现眼前。
日前,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村民刘晓华从家出发,骑车几分钟,就到了上班的地方——竹苑水乡游客中心。她在这里做服务员,每月工资2000多元,家里还流转了一些地,每年可收租金。
在内江,现在像刘晓华一样凭着产业致富增收的人越来越多。除了村民勤劳的双手,也得益于内江始终坚持增收为本的初心。
“十三五”期间,内江深入实施“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和“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大力发展内江黑猪、资中血橙、威远无花果和特色水产“四大特色”农业,累计建成农业园区150个、面积117万亩,带动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植业6.39万亩、养殖业547.1万只(头)。
同时,创新“四个一批、三类培训、三个示范”的“433”工作法,全面落实就业扶贫“十五条措施”,扎实开展“三进三帮”就业促进专项行动。2020年帮助贫困劳动力62232人实现务工,同比增加8454人,实现务工收入10.3亿元,同比增加1.59亿元。
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6010个、安置贫困劳动力6152人,其中2020年新开发公益性岗位3863个。大力开展“消费扶贫月”活动,设立“四川扶贫”标识产品销售专馆1个、专区16个,协调落实专柜点位310个,深入实施扶贫产品“八进”行动,增加扶贫产品销售收入。
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品质日益改善,时下,一个山川秀美、产业多元、村容洁净的乡村,处处焕发出内江圆梦小康的勃勃生机。前方,是更好的未来,内江干部群众正奋力前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贾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