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蝴蝶振翅 欲掀起飓风之力
  • ·携手天府新区 推动成渝合作走深走实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

携手天府新区 推动成渝合作走深走实

重庆两江新区汽车产业。林丽江摄

  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

  “到2025年,两江新区将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体系和核心功能。”重庆两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李洁在接受专访时如是说。
  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重磅推出的“同频共振‘第四极’访谈重庆区县负责人”专题系列报道,首先聚焦重庆两江新区。

两大新区组团“出道”
今年重点突出“九个联动”

  记者: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组成江天一色CP“出道”,引来各方热议,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绩?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将重点抓哪些工作?
  李洁: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分别是所在省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重要增长极。去年以来,两个新区共同谋划、频繁互动,迅即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扎实开展产业联动、双向调研、互派干部等交流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去年,重庆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宜宾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天府新区建立了协同工作机制,协同推进一批合作事项加快落地见效。
  比如在产业合作方面,去年疫情暴发后,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重点产业企业用工、配件短缺等问题,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推动企业间相互配套、优势互补,率先推动复工复产;两江新区联合猪八戒网共同举办“唱好双城记共取数字经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服务峰会”,39个川渝地方政府,1万多家企业、行业组织以及30多万网友通过“线上直播+线下会场”方式共同参与,合力推动两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2020年两江新区、天府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分别在重庆、成都全市持续领跑。
  此外,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还共同举办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论坛、国际门户枢纽研讨会、青年创业者沙龙、青年企业家峰会等活动,助力建好经济圈、唱好“双城记”。
  今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落地之年。4月29日,两江新区、天府新区召开第三次联席会,明确两大新区今年合作的重点是突出“九个联动”,即在开放、创新、产业、改革、城市、人才、治理、生态、党建方面联动发展。两江新区将继续发挥旗舰作用,以八大产业联盟为抓手,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见项目见成效,发挥挑大梁、当示范的作用,通过项目化、专班化推进,场景化、可视化展示,推动成渝合作走深走实。

整合双方优势资源
共同做大做强科技创新

  记者:重庆市委五届十次全会锚定了重庆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个主目标。在助力科创中心建设方面,两江新区的工作重点和重心是什么?是否会与天府新区继续展开交流合作?
  李洁:两江新区是重庆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同时也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重庆要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对两江新区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
  目前,两江新区正全力推进科技创新,以高水平实施“科创+产业”为导向,瞄准新兴产业设立开放式国际化高端研发机构,举全区之力抓好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建设重庆智慧之城;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培育引进更多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企业成为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
  今年6月16日,两江新区推出了《两江新区关于贯彻落实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重庆两江新区打造产业创新高地行动计划》《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2021年重点任务》等“1+2”政策体系,明确到2025年,两江新区将初步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框架体系和核心功能。
  今年上半年,两江新区科技创新成效明显,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3家,累计达342家;新增入库科技型企业533家,增长68%;“双创示范基地”两获全国表彰;新增注册数字经济企业550家、增长30%。
  两江新区也将携手天府新区,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依托科技创新联盟,共同做大做强科技创新。首先,依托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成都科学城,共同争取重大国家战略项目的优先布局,合力打造全国重要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其次,瞄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尤其是“卡脖子”技术,增强协同创新公关能力;第三,加强科技服务联动,打造双向协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效率;第四,共同探索科研机构开展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研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健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机制,打造一批拥有知识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

营造“近悦远来”软环境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记者:在吸引优质人才方面,两江新区如何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软环境?
  李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十四五”期间,两江新区将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打造创新特区、人才特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一是发挥“试验田”的体制机制优势,积极探索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探索推进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探索吸引国际一流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机制。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两江新区围绕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政务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让创新资源在城市中高度集聚,完善的创新链满足了各类创新企业全方位的需求,创新的软环境充满活力。截至2020年底,两江新区直管区有效注册的商标总量达到27168件,同比增长21.7%;专利授权总量超19500件,同比增长2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38件。2020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超2.7亿元。
  三是营造“近悦远来”服务环境,高标准打造两江国际合作中心、欧洲重庆中心、中瑞产业园等国际创新合作载体。建好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建立两江英才荟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父母养老等后顾之忧,打通人才流动使用障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李茂佳 喻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