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阅微堂-
A15阅微堂
  • ·莲池书院:问世间,书为何物(下)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元好问留过踪,乾隆帝用过心……

莲池书院:问世间,书为何物(下)

莲池一景。图据保定市莲池博物馆官网

刘春霖塑像。

清代光绪初年的《古莲花池全景图》。

  

□王文华

  1877年,莲池书院山长王振纲在莲池去世,李鸿章请黄彭年接任。黄彭年到任后发现方观承拨款购置的书籍多已散失,请示李鸿章,得银1500两,购书3万多卷。在书院开设学古堂,组织学习科举功课之外的经史学问。来求学者增多,教舍不够,又得李鸿章支持扩建校舍。
  新校舍建成后,黄彭年对全院学生讲话称,科举应试不是书院学习根本目的,目的是学成之后“穷则以孝悌忠义化其乡,达则以经济文章酬乎世”,体现着从曾国藩到李鸿章都宣扬的经世致用的思想。

设立西文学堂

  黄彭年还开设考据训诂之学,兼学声光化电历算之科,今莲池内红枣坡上有六幢亭,保存着辽、金、元经幢,是当时学生从涿州、定兴等地收集来,备作考证的文物。
  莲池里有块还称不上文物的碑——昆阆院内“张裕钊、宫岛大八师生纪念碑”,是1986年中日民间人士共同建立,纪念张裕钊在莲池书院招收日本留学生宫岛大八。1887年,宫岛大八在莲池拜张裕钊为师,留起辫子,随张学习8年,直到张去世才回日本,在日本建立善邻书院,讲授中华文化。
  张裕钊给宫岛布置的必读书中,有《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承续桐城派文风,但他也是洋务运动倡导者。张裕钊执掌书院后,在继续讲授经史学问的同时,引导学生接触西方科学。弟子齐令辰出身高阳齐氏,家传儒学,读西方天文、数学著作后成为兼知中西的学者,是现代名人齐如山之父。
  宫岛大八在莲池书院只学了一年就随张裕钊离开。张裕钊是无奈去职,李鸿章有意请张佩纶入主莲池,让张裕钊回湖北老家。
  莲池书院当时地位高,山长年薪白银1600两。张佩纶是直隶人,李鸿章的红人。1888年六月初九他给李鸿章的信中说:“各归乡里,莲翁(指张裕钊)谅亦乐从。”但张裕钊不“乐从”,学生们也不乐意。宫岛大八记述称:“莲池书生数千人,愤李之所为,联名谋退院,李不得已,举师之友人吴氏(吴汝纶)代之,骚乱始得已。”张佩纶没当成山长,却成了李鸿章的女婿,后有个孙女叫张爱玲。
  吴汝纶当时任冀州知州,主要政绩是文教斐然(后来那一带有个中学叫衡水中学)。辞知州去当山长,别人觉得奇怪,吴汝纶说:“因思他日告罢,未必得此佳馆,不如仍理旧业。”这一年他49岁,这份工作一气做了14年,柴汝新说,吴汝纶是已知莲池书院山长中任期最长的。
  吴汝纶虽是李鸿章的无奈选择,但二人关系甚好,教育理念相通。到任后,在李鸿章大力支持下,吴汝纶对莲池书院教育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认为“科举不改,士皆专心八股,无暇他学,最足败坏人才。”他否定的是科举八股,并非古文儒学,主张坚持中国文化传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称:“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彼;得其长,乃能共竞。”
  吴汝纶实践曾国藩的学问主张,培养了一批文学辞章之士,形成以莲池书院为中心的北方古文重镇,被有的学者称为“北学复兴”。与此同时,吴汝纶主持购置西学书籍和时政报刊供学生阅读,并加以介绍引导,说:“洋务,国之大事,诸生不可不讲。今新出之书,有《泰西新史揽要》……其书皆百年以来各国转弱为强事迹,最为有益中国。”
  1896年,吴汝纶在莲池书院设立西文学堂,之后又创办东文学堂。两个学堂的创办以及购置西学书籍等都是靠李鸿章提供的经费。学堂教学内容除了英文和日文,还设立了外国历史、地理、政治、格致(指物理、化学等)之学,并请来外教,如英国传教士贝格耨、日本学者野口多内等。吴汝纶颇自得,说:“书院中兼习西文,亦恐只莲池一处也。”
  遗憾的是,西文、东文两学堂在保定存活的时间不长。书院学生邢赞堂回忆说:“时保定风俗蔽塞,见创此外语学校,群情早已骇怪,起而非议。比及庚子变起,无知者更欲借以报复,生徒星散……”时距西文学堂创立不过4年。
  当时全国大部分书院都还是以应试科举为目标,沉浸在理学或经史考据之中,在传统氛围较深厚的北方出现莲池书院这样的教育模式,如出水芙蓉,惊艳出场,像秋后残荷,颓然落幕。

状元的黄昏

  在莲池西侧设有莲池书院专题展,进门迎面一尊塑像,不是前边提到的任何一个人,是刘春霖,莲池书院学生,状元。像选得没错,能体现书院成绩的是学生,也只能是学生。学生成为状元,当然值得彰显,不过他是中国最后一位状元。
  刘春霖中状元是在1904年,那是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当时莲池书院停办已两年。之前,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保定,莲池书院被洗劫一空。那一年,有一位状元在莲池自尽。
  崇绮,不是莲池书院学生,是清代唯一的旗人状元。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慈禧、光绪西行,崇绮等人坐皇帝车仗南下到莲池。崇绮妻儿在京集体自杀,崇绮闻讯当晚亦自戕。
  从皇帝、总督到山长均用心经营制度,培养出的最优秀学生和制度本身,在莲池书院都走到黄昏尽头。
  李鸿章曾自称是“裱糊匠”,东补西贴将破屋装饰成净室,但经不起风雨。他和曾国藩的诸多努力,终究没能挽救一个落后于世界潮流的政府。官办书院是要为皇帝所用,“从近代历史的经验教训来看,一个封闭的只代表部分人利益的政府是不可持续的,是没有出路的,而一个开放的能够代表社会各阶层的政府才是可持续的,才是有前途的。”(引自马平安《晚清政治地图》)
  元好问写“问世间,情为何物”时,是在参加科举考试的路上,那次考试的情况早无人关心,科举制度也结束100多年了,但“直教生死相许”的句子仍在代代传诵。
  万卷楼里,贾辅抢来的书,方观承、李鸿章拨款买来的书都不知去向,万卷楼本身也两次重建,但郝经、黄彭年、吴汝纶的文章还在流传。
  郝经为元好问作祭文称:“先生虽死,文或不死,是谓亡而不死。”书院停办了,然而书院承续的文脉绵延不息。
  1906年,直隶总督袁世凯在莲池书院旧址建立直隶文学馆,以保存国粹。
  1912年,莲池书院旧址为新建省立第二师范学堂附属小学使用。
  1917年,齐令辰的学生李石曾在莲池附近育德中学建立留法预备班。湖南籍学生李富春、李维汉、刘少奇等先后进入学习。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18年10月7日下午,毛泽东在保定莲花池公园同李富春等聚会。
  1927年,莲池书院学生傅增湘出任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辛亥革命后他就开始大规模收藏古书,曾赴日本收集流失的中国古籍,藏书的质和量同时代罕有人可比。
  1936年,河北省政府主席宋哲元发起建立河北莲池讲学院,“以研究国故、沟通新旧学术、造就通材为宗旨。”
  1951年,莲池文化馆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在困难的条件下,筹措25万斤小米的折款,修缮莲池。
  1965年,孙凤章撰成《保定古莲池史略》一书。
  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百万元用于恢复莲池书院工程。
  2001年,国务院公布古莲花池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到2005年、2008年到2009年,莲池进行了两期大规模复原修缮,莲池十二景全部恢复。
  柴汝新2003年到莲池工作后,很快被莲池书院丰厚历史所吸引,潜心研究整理史料,埋头写作,陆续编著《莲池书院研究》《古莲花池》《莲池书院志略》《古莲花池碑文精选》等一系列书籍。他说,家人抱怨他执着这事没啥“收益”,可他乐此不疲。他亲历了莲池书院之“形”——十二景等建筑的恢复过程,还在期待通过与大学合作等方式使书院之“魂”——研究、教学、藏书等功能也能真正复活。

据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