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八月一到,漫步成都街头,能闻到阵阵桂花的暗香扑鼻。而穿越回宋代,满城金桂飘香之时,独属于成都一年一度的桂市就开始了。蜀地之上,人们喝桂花茶,逛桂花街、吃桂花糕、饮桂花酒,不亦乐乎。
“成都自古以来,除了芙蓉花,种得最多的自然还有桂花。”恰逢金桂飘香的时节,民俗专家刘孝昌就在馥郁的桂香中,缓缓道来成都与桂花的“千古情缘”。
“从蜀汉到唐宋,再到明清,成都一直广植桂花树。”刘孝昌说,从成都保留的地名之中,也能找到关于桂花的文化基因。如现今位于成都南部的桂溪街道,其名字就来源于创建于明代的桂溪寺,这一个“桂”字可见当时此处应是桂香不断。“现在的合江亭一带,还有从肖家河到科华路一带,以及浣花溪的河畔,都是桂香四溢,幽香缕缕入鼻。”
说到此处,自然不得不提位于新都的桂湖,此湖因明代文学家杨慎沿湖遍植桂树而得名。他曾在桂树下饯别友人,又作诗《桂湖曲》,写到“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清风如君怀,洒然秋期同”,“桂湖”由此得名。
更有传言说,桂湖的桂花是杨慎从月宫中折下种植于此的。相传一天夜里,杨慎睡着后,有魁星入梦,魁星命西海龙王载他飞上月宫折桂。次日醒来,杨慎看见窗外满园桂花齐放。神奇的是,第二年,他进京赶考,考中了状元。
桂花不仅好闻,更好吃,以“爱吃”闻名的成都人,自然不能放过这道美味。刘孝昌回忆说:“每年桂花刚一开,成都的女娃娃些就拿着大晒席,没有席子就拿大草纸,铺在桂花树下,再用竹竿来轻轻敲打桂树,将落下的桂花接起来。”他特别提到,采桂花千万不能早上去,要等到中午时分。因为此时已经过了白露,早上的桂花会凝结露水,不方便晾晒。等采完之后,暴晒几日,得到的桂花就是做桂花蜜、桂花糕、桂花酒的原材料了。
成都人自古好食,在吃上动了不少脑筋。老成都名小吃之一的蒸蒸糕,随着走街串巷的摊贩们散布在成都的寻常巷陌,桂花的花期一到,原本放在糕点里的芝麻,就被换成了桂花。“所以说,成都的摊贩们还懂得要吃时令。”
此外,旧时成都的妇女们还会趁着秋日制作桂花蜜,要等到新年将近,才将这封藏于秋季的一抹甜蜜开启。“桂花蜜大多拿来做汤圆芯子,等到过年大年初一或者元宵节的时候,吃一口甜滋滋、金澄澄的桂花汤圆,意味着新的一年也吉祥如意。”
蜀地多出名酒,自然也少不了香甜醉人的桂花酒。“古时成都人制桂花酒,一般十斤酒要配半斤干桂花,一斤冰糖。等密封三个月,白酒变得色泽金黄,香气熏人之时,这桂花酒才算酿好了。”
桂花酒虽好,但度数不低,于是桂花米酒成为了妇女人家的偏爱。恰好白露前后,家家户户都会蒸醪糟,酿米酒。等到桂花开时,在米酒中加入桂花,更适合老年人和妇女饮用。而且桂花米酒不用等待太久,个把月就能酿成。
“成都人把桂花的香味发挥到了极致。”刘孝昌说,每年金桂飘香时,成都人总能想方设法,将这抹香味保留在食物之中,延续到数月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