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宽窄巷-
A14宽窄巷
  • ·西蜀子云亭与扬雄读书台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西蜀子云亭与扬雄读书台

绵阳西山扬雄读书台。(张登军摄)

西山子云亭(王勇摄)

  □张登军

  在绵阳西山公园内有两处子云亭,旧亭位于扬雄读书台遗址,重建的新子云亭则位于西山之巅,均是为纪念西汉文豪扬雄而修建。
  扬雄,西汉蜀郡成都人,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等方面均有造诣,是继西汉司马相如后又一位辞赋大师。40多岁时,扬雄离家前往京城途中,滞留涪县。史料记载,扬雄曾在西汉仙云观悬崖盘石读书,留下“扬雄读书台”和“洗墨池”这两处遗迹。

读书台:见证大师昔日风采

  进入绵阳西山公园,沿湖畔右行,远远就可看到一个六角亭台,那就是“扬雄读书台”遗址所在,旁边是“洗墨池”遗址。
  一段石台阶将“扬雄读书台”和“洗墨池”遗迹分开,台阶上方石门梁上有“洞天”二字。台阶左边,即是扬雄读书台遗迹,位于一方石盘之上,面积约十余平方米。遗迹上有现代修建的六角亭——子云亭,亭额有郭沫若手书“扬雄读书台”,这就是子云亭的旧亭所在。
  在扬雄读书台下,东南两面是垂直的石壁,南北则与石崖对齐。石壁东面,有一龛人物造像,正中是扬雄坐像,是持书扶膝读书的状态。扬雄像右上方有楷书“扬子云真像”字样,字迹略显模糊。在扬雄雕像两侧,有童子侍立刻像,但风化较为明显。扬雄造像右边,有一方“扬子云先生赞略”石刻,部分文字已看不清楚。
  石台阶右边山崖为“谷泉崖”,传说扬雄挥毫写赋后,就在这里清洗笔和砚台,因此人们称之为洗墨池。在洗墨池左下侧,立有一通石碑,刻有清代龙为霖撰写的《读史管见》。在“洗墨池”左边石壁上,有明代绵州进士高简、高第等游览西山后的诗作留题石刻一方,部分文字已残缺。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记载,明代时的州绅高第、高简、金皋及郡守诸游人题咏甚多,但多数都风化斑驳,字迹模糊“不能成读”。

子云像:娓娓述说千年往事

  那一龛“扬子云真像”,是何时雕刻的?地方志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在绵阳西山观中,清嘉庆元年(1796年)郡人余飞南镌刻的《重修玉皇殿碑》,有“崖际稍平衍者相传为亭之故址,惟此为确耳”的记载,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中,有“路左有子云亭,州别驾刘廷枢题亭,中石刻子云像,游人诗刻甚伙,字半残缺”的记载,上述文字证明,子云像当时就已存在。
  据绵阳文物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物部门在子云亭附近玉女泉道教造像中发现“访子云像,酌玉女泉”的题记,其题款年代为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从这段文字可以推断,至少在宋淳熙年间,扬雄读书台下的子云像就已存在。
  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艺文篇收录北宋范镇撰写《载酒亭画像记》(《全蜀艺文志》中又名《载酒亭群公画像记》)一文中,有“子云没(通‘殁’),宋兴八十九年,上距今千岁有余”的内容,意思是说,在北宋朝建立的第89个年头,扬子云去世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其乡人之学者,森然若林之植于晦”,文中还有“是皆子云之徒学其道而得其传者”。
  范镇在文中记载,益州提点刑狱度支(官名)高君“既葺子云之居,镵其书又画其像以及其徒”。从这段文字可看出,高君在修葺扬子云读书居所的同时,还雕刻了扬子云读书像及其弟子像。
  在范镇的这段文字中,还有“其在今庆历”的字样。庆历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年11月至1048年),根据文中“宋兴八十九年”推算,时间是1048年,而扬子云是在王莽新朝天凤五年(18年)去世,与“扬子云去世千岁有余”吻合。
  因此可推算出,高君雕刻扬子云画像的时间,应该是在1048年。

子云亭:历经风雨得以重建

  绵阳西山子云亭旧亭是何时修建,地方志书中同样没有记载。
  扬雄在四十多岁时离家赴京,滞留涪县读书,留下读书台和洗墨池遗迹。汉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扬雄抵达京都长安。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后人修建子云亭。
  清同治版《直隶绵州志》记载,“州治有两处子云亭,一在西山观,一在钟阳镇”,但在地方志书中,均没有提及子云亭最初的修建时间。民国版《绵阳县志》中,有“前清里人建亭其上,后圯”。按此记载,子云亭或为清代所建。还是北宋范镇撰写《载酒亭画像记》一文,为绵阳西山子云亭的修建时间,留下了可信的线索。
  前面已经提到,益州提点刑狱度支高君“既葺子云之居,镵其书又画其像以及其徒”。文中的“葺”,工具书的解释是,原指用茅草覆盖房子,后泛指修理房屋。按此理解,高君“葺子云之居”时,子云亭就已经存在,只不过亭子已经破败了,他把亭子修整了一番。因此,子云亭的修建应该是在为扬子云“画其像及其徒”之前,但具体时间还有待考证。
  民国版《绵阳县志》记载,民国六年(1917年),“邑绅曾西屏、史邦彦更廓而新之。崔映棠有记,亭下有碑,前刻扬雄传”,这是有关子云亭整修的最精确的一次记载。那次整修的子云亭,是木结构的长方形亭台。此后,子云亭历经兴废。到20世纪70年代,在原址重建砖混结构的仿古六角亭,一直保存至今。
  1987年,绵阳市人民政府在凤凰山的凤头上新建子云亭,占地十余亩,建筑面积1400多平方米,高23米,共3层,集楼、台、亭、阁于一体,旧子云亭则改称“扬雄读书台”。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