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种上致富果住上好房子 村民好安逸
  • ·招标公告
  • ·资中官斗村柚子红了 日子甜了
  • ·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巴中通江县龙家扁村

种上致富果住上好房子 村民好安逸

龙家扁村易迁安置点,一座座小洋楼错落有致。

龙家扁村猕猴桃产业园。

  一排排色调统一、样式新颖的“乡间别墅”与青山白云相映成趣,庭院内外环境优美;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进村入户,乡村道路干净明亮;一片片整齐划一的水果园果香扑鼻……10月14日,记者走进巴中市通江县广纳镇龙家扁村,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映入眼帘。
  龙家扁村位于通江县广纳镇西北部,面积9.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1009户3487人。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第五批传统文化保护村落”、“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

产业兴旺
鼓了百姓钱袋子

  “猕猴桃马上就要采收了,果实发育与根系养分形成竞争,所以这个时候要追施基肥……”10月14日,龙家扁村猕猴桃产业园里,绿油油的猕猴桃藤蔓枝枝相连,枝叶间密密麻麻的红色果袋里,一个个猕猴桃果实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的果香。为了保证猕猴桃的品质,当地村民在园区管理人员的指导下,认真细致地进行施肥。
  “这段时间,我们主要是对猕猴桃进行施肥管理,提高果子的糖分、硬度等。”正在园区施肥的村民赵德才说,自园区建设以来,他和妻子便一直在园区务工,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有工资,能在家门口就业让他很满足。“我是固定工,每个月工资1800元,一年有20000多元。”他说。
  2014年,龙家扁村结合当地大量土地闲置的实际情况,引进资金创办了通江县龙家扁新源地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猕猴桃1000亩,让村里老百姓有了致富的支柱产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做到村民户户参与、人人受益。
  “该产业园共计流转农户土地100余户,土地流转费用为每年每亩300-550元,100余名村民常年在园区务工,其中脱贫户有3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8000余元。”广纳镇龙家扁村党总支书记、主任黄勇说。
  据悉,该产业园自2017年投产以来累计收获猕猴桃300余万公斤,实现产值2100万元,龙家扁村在该产业园入股收益性扶贫项目资金20万元,每年可分红1.2万元。

易地搬迁
村民住上了好房子

  临近中午,记者来到易迁安置点,一座座二层小洋楼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窗明几净,院落里瓜果蔬菜飘香,好一派优美的田园风光。
  “进来看看嘛,我们现在住的房子真的安逸!”正在院内给果树套袋的村民陈光兵放下手中的活,热情邀请记者去他家坐坐。
  “我们原来住的是土砖房,一下雨就漏水。”陈光兵对以前的居住条件记忆尤为深刻。
  陈光兵原来是龙家扁村3组贫困户,破旧不堪的土房子住了几代人,搬迁前,山上共有27户村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村民们过着“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日子。2016年底,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陈光兵一家从旧房子搬到了新房里。“变化确实比较大,新房子十分漂亮,住着很舒适。”他说。
  住有所居、居能所安一直是农村贫困群众最大的期盼。为此,广纳镇把新村建设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这两年,村里的医务室、公共法律服务室、娱乐广场、电商中心等便民服务设施相继建成。
  “小洋楼住起,电视网络安起,还有娱乐活动中心,我们现在的生活很巴适。”村民龙荣耀乐呵呵地说。
  

杜文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