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三室一厅”的崖墓讲述僰人文化
  • ·招标公告
  • ·四川开展根治欠薪“利剑”行动
  • ·招标公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探访宜宾市叙州区黄伞崖墓群

“三室一厅”的崖墓讲述僰人文化

  印子坡1号崖墓的3个洞口正对岷江,远眺像极了“三室一厅”。

  印子坡1号崖墓内部结构。

  岷江,作为长江的支流,在漫长的历史中哺育了一个又一个民族,僰(bó)人便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位于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岷江北岸的黄伞崖墓群,无疑是这朵浪花下的涟漪。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宜宾市叙州区高场镇,溯江而上,探秘一座座岷江崖壁上的神秘古墓,一窥僰人文化习俗。

188座古墓
散布于岷江崖壁

  高场码头,作为连接高场镇岷江两岸的主要码头,南来北往的渡江旅客络绎不绝。在这里,无论是外来的他乡客,抑或是久别故乡的游子,都会把目光和话题聚焦于岷江北岸崖壁上的墓群。外乡人好奇,古人是如何在距江面16-40米的崖壁上,凿出不可思议的崖墓,又为何选择如此险峻的地段?归乡游子则更多地是讲述自己幼时在墓群中翻转腾挪的敏捷与英勇。
  由码头横渡岷江,面对访客,此地的居民早习以为常。在高场镇黄龙村副主任薛良根的带领下,记者一行人径直来到了印子坡1号崖墓。
  竹林掩映的岩壁上,印子坡1号崖墓的3个洞口正对岷江,远眺过去像极了“三室一厅”。“黄伞崖墓群总共有188座墓葬,分布于黄泥巴坡、印子坡至喳口崖坡的崖壁上,东西长1.2千米,距江面高16-40米。墓室分单室、双室和多室几种,其中以印子坡1号崖墓最为典型。”薛良根说,该崖墓凿建于临江的岩壁上,距地面3米,为一堂三室的大型崖墓,由墓门、享堂、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
  跨过一片菜地,一行人沿石梯而上,首先来到印子坡1号崖墓大堂,大堂上下皆为峭壁,上方有精心凿刻的仿木屋檐,四周石壁上有特殊的图纹,像野兽又像某种特定的图案。穿过大厅往里便是3间墓室,每间墓室都有单独的墓门,门上刻有仿木斗拱,3个墓室大小基本相同,每室面积约12平方米,均凿有壁龛和石灶,有双人墓和单人墓之分。据薛良根介绍,墓门上的石刻是典型的汉代建筑风格。
  “黄伞崖墓群是僰人在叙州聚居时凿造的,对研究僰人文化和丧葬习俗有重要的价值。”薛良根说,前几年曾对黄伞崖墓群的部分崖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器物有陶佣、陶摇钱树座、陶房、各种陶生活用品和东汉五铢钱等。

风化破坏严重
村民希望加大保护力度

  位于印子坡1号崖墓外的黄伞崖墓群简介上,对该崖墓评价道:“建造规模宏大,结构复杂,石刻图像内容丰富,是研究汉代建筑的宝贵资料。”
  据薛良根介绍,该评语是2006年黄伞崖墓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留下的。“如今由于风化破坏和保护管理措施的欠缺,黄伞崖墓群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的价值没有完全体现。”他说,作为崖墓的邻居,崖墓的发展是他们牵挂的重点。
  “一方面希望能保护好它,把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墓群传承下去;另一方面希望能展示好它,让更多人知道它、了解它、研究它,将它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薛良根说,他们已配合相关单位,于今年5月草拟了崖墓群保护利用设施建设的文件。该文件描述: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日均可接待游客1000人以上,将黄伞崖墓群的开发和黄伞片区油樟旅游结合起来,将历史遗存作为旅游配套设施的一部分,使其成为高场镇乃至叙州区乡村文化旅游的一部分。旅游的开发还能带动周边商业、餐饮业的发展,预计每年能为当地带来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自西向东的岷江水日夜不停地拍打着两岸,这188座崖墓与自然的抗争也时刻不止。薛良根说,期待有更多的人看到这片崖墓群,有更多的力量汇聚,共同保护这片具有僰人文化特色的秘境。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杜卓滨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