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重庆永川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栩栩如生。
“瑰宝珍窟百丈岩,神工鬼斧历千年。丰肥秀瘦佛卓逸,唐楷魏碑书玉篇。”石窟,是指古时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晋书》记载:“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身。”
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的大足石刻不仅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还形成了最后一次造像高峰,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一举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而位于重庆市永川区陈食镇的佛崖寺摩崖造像,据石刻专家考察后判定为唐末修建、北宋初塑金身,是与大足石刻同期雕刻的石窟作品。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重庆市永川区陈食镇,一探佛崖寺摩崖造像的“秘境”。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又名千佛洞,位于永川区陈食镇正街,从永川城区出发,仅10多分钟就可抵达。
寺庙围岩而建,始刻于唐代末年,北宋初期塑金身,明代有增刻,内有3个龛窟,后侧相通,各窟深6米、宽3.7米。3个龛窟刻有大大小小造像数百尊,技法细腻精美、姿态各异、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线条流畅、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造像内容主要以佛祖、菩萨、弟子以及经变人物图为主,反映了经书中的“过去、今生、来世”3个方面的内容。
“3个龛窟的造像所表现的内容不同。左边龛窟的造像还原了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众弟子听他讲佛法;中间龛窟凿刻的是大方便行佛图和轮回报应图,主要讲述了释迦牟尼向父王问病、进药、抬棺等故事,倡导行善戒恶;右边龛窟凿刻的是父母恩重经变相,讲述的是父母养育子女恩情重,子女对父母应该行孝。”永川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李玉彬说。
此外,3个龛窟窟楣位置刻有飞天造像和十八罗汉神,飞天女神手捧供果神态典雅,衣袂飘飘;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或坐或卧,或笑或怒,或合掌而立,或手捧花果持如意,或侧首伫望,雕刻栩栩如生。边框刻有护法神,呈站姿。窟顶刻有十二圆觉菩萨坐像,头戴花冠。
清乾隆年间,永川诗人李天英曾在此赋诗曰:大千世界归传萧,剩得灵岩尚寂寥;色像庄严留古佛,楼台烟雨访南朝。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的3个石窟总长13米,深6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造像雕刻面积约300平方米。大足石刻专家曾专程来此考察,判定佛崖寺为唐末修建、北宋初塑金身,是与大足石刻同期雕刻的石窟作品。
据《陈食镇志》记载,南宋时期,有精通石刻技艺、熟悉佛事文化的师徒俩。师父在大足雕刻宝顶山的菩萨,徒弟在陈食场修佛崖寺。一天,师父兴起,与徒弟约定,天亮前完成工程,比赛谁更快。半夜稍过,徒弟完成,调皮地学鸡叫。师父依约停工认输,耽误了工期使工程报废。后来,师父得知鸡叫是徒弟学的,一气之下,捡起青砖教训徒弟,孰料徒弟愧疚之下没有躲避,被当场砸死。师父到陈食佛崖寺,看见徒弟所塑佛像多且好,后悔莫及,便在场口石壁上凿龛,塑了一尊肩扛砖块的菩萨以作纪念。后人称之为“金砖菩萨”。
李玉彬说,虽然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规模比不上大足时刻,但在重庆市,类似这样精美、同时期的石刻造像并不多。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与大足石刻地缘相近、文化一脉相承,具有非常大的文物价值。同时,它也为研究永川地区的佛教文化,以及大足宝顶佛文化的传授、影响提供了实物资料。
随着时间流逝,石窟中的一些摩崖造像已严重风化,有的甚至残缺不全,石壁上的题刻内容也已无法辨别。
为使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得到有效保护,1988年9月9日,重庆市将其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新建三重檐的仿古建筑,以保护窟内造像。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岩壁渗水。”李玉彬说,以前,这里就因长时间的石壁流淙,导致壁色变黑如油,有“石壁流油”之说。石壁渗水严重可能会导致石刻造像损毁,甚至整个摩崖石刻遭到破坏、损毁。
为更好地保护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治理好石壁渗水问题,永川区文物管理部门正在制定修复方案、向重庆市人民政府申报专项资金,用作建设摩崖造像排水设施及造像本体加固、修缮等。
“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等,都已达到了国家级文保单位的审批标准,我们也正在为申报工作做准备。”李玉彬表示,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成功后,陈食佛崖寺摩崖造像将得到更全面、完善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