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当代书评-
A15 当代书评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5当代书评
  • ·不可不读的652封梵高亲笔书信
  • ·《牛津通识读本:传染病》:从不同视角厘清人类和病毒关系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倾听梵高》:

不可不读的652封梵高亲笔书信

《倾听梵高》

梵高像

  梵高的画作如同日光般耀眼璀璨,他的书信则如同银月,悄声诉说着这位伟大画家颠沛流离的一生。
  提到梵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除了他那些如梦境般瑰丽的画作外,就是他那些“非正常”举止,比如割耳朵。他的代表作一张割掉耳朵的自画像让人印象深刻。梵高为什么割掉自己的耳朵?年仅37岁的他为什么彻底放弃自己的生命?他是怎么死的?梵高身上无数的未解之谜,或许可以在他的亲笔信中找到答案。

了解梵高内心世界的重要史料

  2021年3月,由中译出版社出版的2021中文收藏版《倾听梵高》丛书问世。该丛书以梵高的艺术生涯为主线,汇编了记录梵高生活和艺术创作的代表性信件,保留了梵高和弟弟提奥之间的652封信。这个系列包括:《倾听梵高(上)——离经叛道与绘画之路》《倾听梵高(下)——自我救赎与艺术巅峰》《梵高说画》。上册收录了梵高与提奥在1873年—1883年间的通信,记录了梵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和正式开启绘画生涯的经历。下册收录了梵高与提奥在1883年—1890年间的通信,记录了梵高不同时期的经典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并通过“荷兰时期”“巴黎时期”“阿尔勒时期”“圣雷米时期”以及生命的最后阶段即“奥维尔时期”将梵高的绘画之路串联起来,它们分别代表了梵高艺术生涯的起点、过渡期、求索期、风格形成期和创作巅峰期。
  梵高在信中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颠沛生活和心路历程,通过梵高诉诸笔端的倾诉,我们可以真正了解这位在当时世人眼中“一事无成”的“窘迫者”是如何辗转踏上绘画之路,并通过超乎常人的勤勉去点燃自己绘画天赋的。
  从梵高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窥探到他对艺术、人生的“炙热”和“绝望”。而梵高的作品连同他的信件,也见证了一位天才艺术家的诞生和陨落。从1873年到1890年之间的通信,基本讲述了梵高的一生,可谓一部梵高书信体自传。同时,这些信件是如今我们了解梵高内心世界不可多得的重要史料。

超前于时代轨迹神秘不可捉摸

  文森特·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向日葵》《自画像》等。他出生于荷兰乡村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当过矿区传教士,最后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主要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在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在接触到日本浮世绘作品后画风巨变,画作由早期的沉闷、昏暗变得简洁、明亮和色彩强烈。1890年,梵高开枪自杀,结束了37岁的生命。
  这个生前被世人公认为是“酒鬼”“疯子”“神经病”的人,其实是跑在那个时代前面的人,时代被他远远地抛在脑后。因而他的画也特立独行,不符合当时的主流审美标准。但当时代跟上他的脚步时,他已被淹没在时光的流沙里。抬头仰望星空,会发现星星的热烈、纯粹和燃烧。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向日葵,也可以迸发出生命的意义,感受到浓烈的情感。梵高——正是他灵魂的那团火照亮了世界。
  “真正的艺术家都是强者,是超越已有美术范式、我行我素的个人至上者,他们是历史的脊柱,一个世纪也就那么几个人。”艺术家杨佴旻在该书序言中谈到,“阅读梵高,不能只是观看,更需要聆听,观看太表浅了,天才的轨迹神秘而不可捉摸,只用一双眼睛是不够的。”

被梵高画作感动的人都要领提奥的情

  梵高和他的自画像一样,是一个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他的一生在后人眼中,就像昙花一现,辉煌又充满悲剧。他一生踽踽独行,如果没有提奥·梵高——他的弟弟兼经纪人,或许梵高早就崩溃了。正如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余光中所说:“天生梵高,把生命献给艺术,又生西奥(提奥),把生命献给哥哥。否则世上纵有梵高其人,必无梵高其画。今日面对《向日葵》和《星光夜》(《星月夜》)的神奇灿亮,全世界感动的观众,都要领西奥(提奥)的一份情。”
  提奥是梵高的“至亲、知音和支柱”,梵高对提奥的依赖和信任,全都通过他的文字展现出来。他的内心纯真热烈,“絮絮叨叨”地对提奥诉说内心的喜悦、困惑和难过,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理解。可以说,没有提奥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支持,就没有梵高画作的诞生和汇编记录梵高生活和艺术创作的代表性信件,更没有一个有血有肉的、完整的、和我们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梵高展现在大众面前。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实习生李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