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走在与更多卓越相遇的路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走在与更多卓越相遇的路上

2021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年度十大好书揭晓

  

评选活动特别报道

  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组织专家评选和发布的“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出版界、作家圈、读书群中影响日隆。1月6日,2021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年度十大好书名单揭晓。
  我们的评选程序是:以封面新闻APP、华西都市报“当代书评”栏目在2021年推荐报道过的图书为重点,并放眼整个国内出版界在2021年这一年出版的好书,精心筛选出在阅读圈、出版界高口碑的40种图书。这份候选书单交到专业评审手中,在封面新闻“当代书评”编辑部的组织下,严格遵守专业评审们的意见,最终评选出“2021年度十大好书”。
  专业评审团由三位文学资深人士组成: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家、作家李敬泽;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作家阿来;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文学评论家谢有顺。
  已108岁高龄的马识途老人,打开脑海中尘封的记忆,重新拾起已故的文人、师友,写下《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为生命中所遇的人画像。青年杨潇将时间转化为空间,用空间的重合,用徒步打通时间上的距离,用《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求索危急时刻的国家与自我,从长沙到昆明,重塑新时代的思想与行动。80年前曾在西南联大读书的学子马识途与80年后重走长途探寻“西南联大”的80后作家杨潇,在文字中达到奇妙的相逢。
  《北纬四十度》的作者陈福民用文化大散文的形式,绘制了一幅“参与性”的千里江山图,探索北方的历史,而《那间街角的茶铺》则是置身于南方的成都,寻找天府之国从过去一直氤氲到现在的茶香,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城市以及日常生活空间。
  刘震云在《一日三秋》中,再次把创作视域放在其故乡河南延津的小镇上,以黑色幽默和反讽,打破故事的时空园囿,阐述“一日三秋苦日短”的内涵。《谁在敲门》叩响了父辈的退场,书写近几十年来乡土社会的演变,再现返乡农民之子的复杂愁绪。而在《张医生与王医生》里,我们看到城市里父辈、长兄如何通过奋斗实现命运的晋升,探索一代人知识、尊严、自我的建构。
  在书单上我们可以看到“普法顶流”罗翔的法律随笔集《法治的细节》、眼科医生陶勇的治愈之作《自造》和哲学教授徐英瑾的《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前两本书都聚焦于我们的现代生活,以专业学者的视角讲述对法律和医疗行业的感受和领悟。《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则是基于现代飞速发展生活“慢下来”的一种思考,是哲学与科学技术的一次“跨界”对话。
  由于名额有限,每次榜单出炉,都难免有遗珠之憾。评选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希望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进入大众的视野,扩展我们的认知,走进更广阔的征途。我们渴望在今后的旅程中,与更多卓越的作品相遇。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寒冬过后,春意必展。我们汲取传统之精髓,培植新知之力量,期待2022年,与更多卓越的作品相遇。

2021名人堂年度人文榜·“年度十大好书”简介《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作者:马识途
  人民出版社
  2021.12
  当一位老者走进茶寿之年,他的人生回忆,除了是自己的宝贵生命财富,还属于广阔的历史之海。马识途在这本人物回忆录中,用饱蘸情感之笔,为过往生命中他遇到的难忘的人,留下一幅幅或浓或淡的精彩画像。独一无二的回忆,既是文学,也是历史。

《张医生与王医生》

  作者:伊险峰杨樱
  新经典·琥珀&文汇出版社
  2021.11
  两位媒体人用非虚构的采写方式,再现沈阳两位工人子弟成长为资深医生的人生故事。其中既又新闻采访的现场感,又有作为社会样本的社会学意义。在描摹70后一代人生活图景、命运跃升的同时,也勾连出整个社会几十年的沧桑变迁。

《一日三秋》

  作者:刘震云花城出版社2021.7
  《一日三秋》让刘式小说有了更强的标识性。他的语言风格强烈而独特,不动声色之中,将幽默发挥得淋漓尽致。刘震云以幽默为手段,发挥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探索和表达中国社会一些最具根性、最深的经验和情感。

《那间街角的茶铺》

  作者:王笛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10
  饱满、绵密、丰富的细节以及生动、流畅又节制的叙述,使得这部作品形成了简净、清新又充满激情的文风。作者用微观视角再现老成都茶铺万象,让我们从文学和历史两个交融的角度,回望最朴素、真实、日常的老成都面容。

《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

  作者:杨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1.4
  重走是最好的重访。翻开此书,你就可以跟80年前那些最聪明的年轻人一同“出发”了。
  1938年,“湘黔滇旅行团”徒步跨越三省,穿过西南腹地。80年后,青年杨潇重新踏上这条长路。沿途山色风光、鸟鸣人语,少年红花,当年的行走和现在的重行,重叠交织,隔空相和,在纸面上缓缓浮现。

《人工智能哲学十五讲》

  作者:徐英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7
  人工智能正在渗透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来自于人,也为人所使用,帮助人。它未来会不会从人的控制中逃脱,成为人的对立面?这不仅仅是科幻小说考虑的事情,还是我们需要严肃对待的课题。这本书提醒我们从专业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工智能的本质。

《谁在敲门》

  作者:罗伟章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4
  小说从一家兄弟姐妹为父亲庆生切入,全景式蔓延成一部广阔丰饶的长河小说。三代农民子女的命运变迁,各种复杂微妙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兄弟姐妹间相同的悲痛和不同的难处,凝练成对生死、道德、人性的感慨与叩问。

《北纬四十度》

  作者:陈福民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8
  北纬40度线,涉及历史跨度大,故事多,人物众。这本书明确提出“北纬40度”是一个跨界性文化概念,并带着文化寻根与精神还乡的理想,挖掘长年沉潜在民间的故事,用文采飞扬的魅力笔法,呈现真实历史之面貌。

《法治的细节》

  作者:罗翔果麦文化&云南人民出版社
  2021.10
  罗翔教授受欢迎,成为内容产业中的一股“清流”,跟他肚子里“有货”和口头上“生花”分不开。这本面向大众读者的法学随笔,也是他在法律通识教育上的一个结晶。一个个案例分析,理性与温情并重,润物无声播种下法律思维的种子。

《自造》

  作者:陶勇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南博集天卷
  2021.11
  作为这本书的作者,陶勇已经不仅仅是一位眼科大夫,还是一位从事特殊的“人类学”田野观察的灵魂医者。他不是专业作家,但他的记录、他的分享,帮助很多人相信这世上有光,相信光的力量。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张杰实习生李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