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先进事迹发布
  • ·扎根牧区13年 她成了乡亲们贴心的“沈门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四川唯一上榜者沈富琼:

扎根牧区13年 她成了乡亲们贴心的“沈门巴”

◀如今的麻邛乡卫生院。

▲疫情期间,沈富琼(右一)下乡教当地牧民正确洗手方法。

  5月8日,记者在成都见到了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四川唯一上榜者、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院长沈富琼,刚从北京回来的她打算在成都休息一晚,就返回位于甘孜州丹巴县的娘家,那里有她的父母,还有4个月大的儿子。
  2009年,沈富琼从泸州医学院(现西南医科大学)毕业后,报名参加“三支一扶”(大学生毕业后到基层从事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工作)计划,前往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工作。从护士到院长,再跨界当起麻邛乡安章村的第一书记,为全乡慢性病人建立健康情况表,带领全院职工连年获得乡村医疗卫生先进单位荣誉……她也被牧民群众亲切地称为“沈门巴”(门巴,藏语意为医生)。
  据相关数据显示,四川省“三支一扶”计划自2006年启动以来,已有1.9万余名高校毕业生下沉到全省140多个县。和沈富琼一样,他们散落在川西高原上,“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词汇,也在这群年轻人眼中有了更为具象的呈现。

偏远卫生院来了大学生
会说藏语和骑摩托车是生存技能

  沈富琼出生在丹巴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总是听村子里的大人说起,甘孜州很多地方缺医生。在父母的鼓励下,她考上了泸州医学院护理专业。2009年7月大学毕业后,她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前往白玉县麻邛乡卫生院工作。
  13年前进麻邛乡的路,沈富琼还记得清清楚楚。从丹巴县到白玉县有600多公里,那时还没有柏油马路,坐大巴车走过坑坑洼洼的“搓板路”,需要一天多的时间。到了麻邛乡卫生院门口,眼前是一排矮小破旧的木瓦房,这就是她今后工作的地方。
  2009年,麻邛乡卫生院的工作人员就只有院长和一名助理医生。“那时候没有电,更谈不上网络,喝水要到1公里外的地方挑,做饭要用铁炉烧柴。”沈富琼回忆起刚到麻邛乡的第一年,“条件确实艰苦,能留下来全靠信念。”
  前来报到的还有另一位女同事,和沈富琼年龄相仿,20岁出头,院长安排她们住一个屋。“还没住几天,那位同事就去县上学习了,留下我一个人住。”沈富琼说,她胆子很小,只能点着蜡烛睡觉。
  在麻邛乡,沈富琼收获了最珍贵的友谊——她的好朋友名叫麦朵拉姆,是当地的兽医。牧区的百姓都很熟悉麦朵拉姆,皮肤黑黑的,说话声音很大,总是骑着马到牧场里给牲口治病。
  工作第一年,沈富琼不懂当地藏语,几乎每次巡诊都是麦朵拉姆给她当翻译。在高原牧区,村民以游牧为主,没有固定的居住点,辖区面积大、很多地方不通路,为此沈富琼学会了骑摩托车。有一次出诊,麦朵拉姆告诉沈富琼,要在这个地方扎根,不仅要学摩托车,还必须学会当地藏语。沈富琼心一横,买来教材,跟着麦朵拉姆学习。
  在麻邛乡工作的第三年,沈富琼已能说一口流利的藏语,可以骑着摩托车穿梭在颠簸的山路之间,而比她年长10岁的麦朵拉姆,也成了她在异乡的亲人。

麻邛乡的“沈门巴”
为乡亲们看病送药建立健康档案

  到麻邛乡的第一年,乡上的百姓都称沈富琼是“加莫门巴”,就是“汉族医生”的意思。“他们以为我是从大城市来的女孩。”沈富琼回忆说,最初出诊时总有人问她,“你这么年轻,为什么选择来这里工作?”
  沈富琼决定留下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百姓。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出诊,是为一名70多岁得肺结核的老人输液,连续去了一周。老人家期盼的眼神她至今仍记得,“麻邛乡的老百姓很淳朴,他们总是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客人。”
  除了乡民热情的招待,出诊时,沈富琼总能听到这样一句话:“这是‘沈门巴’,人好得很,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成为像‘沈门巴’一样的人。”
  2013年,卫生院院长和助理医生先后调走,换来几个新的医生。人来人往,不变的是始终坚守的沈富琼,2016年,“沈门巴”成了卫生院院长。
  “以前牧民们只知道喊疼,不知道自己生病了,治疗时常常已病入膏肓。”已经和牧民们打成一片的沈富琼开始思考,怎么才能掌握每个人的健康情况,让每位病人都及时吃上药?
  为了精准掌握大家的健康情况,沈富琼和同事每月分区域,通过骑行、徒步等方式深入偏远村组、牧民游居地,摸清了全乡人的健康情况,为200余名慢性病人建立起健康档案。
  如今,每家每户谁有什么病,什么时间该吃什么药,沈富琼了然于胸。需要重点关注的病人,她和同事一个月入户随访数次,每个病患家门口都贴上了健康明白卡。牧民们有需要的药品,她会拿着小本本记下来。每次下村前,她还自掏腰包,买些常用药品带在身上。每次出诊,无论路程多远,她也只收药品的费用。

“跨界”当第一书记
治病和治村都是让百姓过得更好

  2017年,沈富琼兼任麻邛乡安章村第一书记。“不光是健康问题,还可以更深入地贴近老百姓,帮助他们解决民生问题。”从一名医务工作者跨界当第一书记,她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和村两委干部一起,沈富琼挨家挨户走访,摸清村情。她让网格化管理在村里落地,安章村设立了村民小组,由村民选出小组长,村民自治积极性高涨;乡亲们的经济来源普遍靠挖虫草、养牛,靠天吃饭,她帮困难群众提高技能、稳就业,帮农产品找销路,想方设法让大家不愁吃穿、生活得更好。
  村民所多身患疾病,常年吃药,家里房子已有好几道裂缝,一直没钱修缮。沈富琼了解情况后,为他申请资金,重盖了新房。村民措洛建卡靠打临时工供两个小孩上学,在沈富琼的协调下,措洛建卡一家人申请了低保。
  “治病和治村其实有共通的地方,都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沈富琼说,以前巡诊时,给病人看完病就走了,现在不一样了,她会细心观察病患家里的环境,看他们缺什么,生活上有哪些困难。
  安章村一共有800余名村民,从2017年当第一书记,沈富琼走遍了村子的每个角落。除了帮助村民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她还带领村民一起改变了村子里的环境。以前村里垃圾随处可见,牲畜粪便到处都是,现在大家观念变了,学会了爱护环境。
  2020年,沈富琼和相恋7年的男友结婚,婚礼原本定在1月,但突发的疫情让二人不得不推迟婚礼。
  推迟婚礼后,沈富琼从丹巴县返回白玉县,奔赴抗疫一线,逐村逐户逐人进行登记造册、测量体温;疫苗接种期间,她走村串户,开展宣讲,耐心讲解疫苗接种流程和技术规范,累计组织辖区群众、务工人员和常住人口接种疫苗2000余剂次。
  直到2021年12月儿子出生,沈富琼和丈夫也没找到合适的时间补办婚礼。采访的最后,沈富琼告诉记者,现在麻邛乡卫生院已经修起了三层楼高的办公楼,用电用水方便,也有无线网络。从2017年开始,陆续又有几位大学生来到卫生院。
  扎根麻邛乡13年的沈富琼心里很清楚,从此以后,自己的身旁还会有更多年轻同事的身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