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博物馆-
A15博物馆
  • ·我们为何会对三星堆感到惊讶?
  • ·中西交融 漆器盛宴 成都首个漆器专题展名家汇聚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西交融 漆器盛宴 成都首个漆器专题展名家汇聚

  朱红雕锡丝光仿敦煌凤鸟纹宝盝盒。

  黑底雕锡填彩仿敦煌凤鸟纹宝盝盒。

  漆之世界,千文万华。来自全国各地的漆艺精品,记载国外与成都制漆“漆缘”的杰作,正在一场漆艺盛会上展出。
  4月27日起,由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市文化馆与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共同主办的漆器专题展《髹漆与共——中外名家漆艺联展》在成都市文化馆(新馆)4楼“大家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本次展览是近年来成都首次以漆为主题的专题展,共展出200余件作品。其中既有来自成都漆艺大师的作品,也有来自黑龙江、广东、陕西、甘肃、山西等地漆艺手工人制作的精品。除此之外,日本、法国、俄罗斯的名家作品,在现场也有展出。
  成都漆艺作为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的项目,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全国乃至国外的漆艺家、爱好者相聚。他们因漆而遇,以漆固交。本次展览策展人张晶明介绍,展览共分为“千文万华”“漆以固交深”“漆乐融蓉”“漆吾之居”4个篇章。展览将各地的漆器作品集合展出,展现漆艺在不同地区、不同手艺人手中的不同魅力,同时既有耗费数年制作的重器,也有杯子、茶具等日常物件,拉近了观众与漆的距离。
  黑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夏立军的蛋壳镶嵌漆画《桦林畅想》中,皑皑的白雪和笔直的桦树,让人在暮春的成都感受到了北国风光;广东阳江傅以周的《水云·陆号》,则选择“变涂”作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思考传统漆艺与当代漆艺的融合与转换问题,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日本漆艺大师大西长利的作品以“脱胎”的手法著称,圆润流畅的线条与中国传统漆器以木为胎、方正笔直的线条形成鲜明对比;千里迢迢从法国图卢兹来到成都“寻漆”,拜师漆艺世家邹小屏、吕树强夫妇的法国著名艺术家文森漆,让传统的技法得到了全新的表达,其用不同材质制作的作品《无题》,无声地传递出自然和谐之美。
  在展览现场,封面新闻记者遇到了新生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西平的女儿张丹。据她介绍,本次她也有作品参展,她制作的脱胎漆艺作品以及传统漆艺作品,与母亲宋西平、师傅大西长利的作品在同一展厅展出。
  张晶明介绍,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件特殊的展品,这就是宋西平花费4年左右时间,精雕细琢出的《十八礼佛图》。这幅作品长7.2米、高1.2米,本次展览为其首秀。另外,宋西平还有一对全新作品首次展出:观众可从这对朱红雕锡丝光仿敦煌凤鸟纹宝盝盒、黑底雕锡填彩仿敦煌凤鸟纹宝盝盒中,认识成都漆艺“三雕一刻”的精细工艺,以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创新精神。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