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1 特刊-
A41特刊
  • ·梓潼:加快建设四川丘区经济强县
  • ·泸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抢抓机遇 乘势而上

泸县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长江、沱江交汇区的泸县,始建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全国“千年古县”之一。在这片历经风雨沧桑的土地上,不仅养育过三国蜀汉礼部尚书董允、近代国画大师蒋兆和,还留下了苏轼、黄庭坚、杨升庵等文人墨客的浅唱轻吟。近年来,泸县依托自身文旅资源优势,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从实际出发,走上了一条以建成“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为目标的高质量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资源富集品牌鲜明创建“名县”底气十足

  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是一场“亮家底、展实力、比发展、拼质量”的角逐,这对于文旅资源富集、品牌鲜明的泸县来说,既底气十足又恰逢其时。
  泸县区位优越,位于长江、沱江两江交汇处,地处成渝经济区四川环渝腹地,交通便捷,有着泸州唯一的民用机场——泸县云龙机场。泸县拥有文化资源2781个,其中国家级(一级)资源118个,省级(二级)资源160个;拥有旅游资源1045个,其中五级(最高级)旅游资源点13个,四级(次高级)旅游资源点56个。泸县特色突出,是原文化部唯一命名的“中国龙文化之乡”。泸县还被评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名县”,荣获“中国曲艺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等诸多国家级荣誉。
  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脑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雨坛彩龙等资源,泸县联动推进龙舞道具制作和表演技艺接续传承。建立泸县第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龙桥文化生态园,建成“两道六园一区一中心”,集休闲、观光、餐饮、娱乐、购物、运动为一体,是外地游客的观光游览地和本地住户的休闲后花园。推出龙文化国宝游、度假养生游、渡槽观光游、古镇文化游等旅游线路,完善“逛龙桥、赏龙舞、品龙餐、住龙宿、游龙城”等服务体验,挖掘“龙城特色”,深化“龙城记忆”,全力打造全省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样板区和全国龙乡旅游的目的地。今年5月11日,泸县成功入围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初审名单。

机制规划多管齐下夯实“名县”创建保障

  2021年12月,泸县正式启动创建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工作。健全定期研判、跟踪督办、协调落实等整套工作推进机制,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让创建工作保障力度更强,泸县编制了《泸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重点景区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围绕泸县特色资源做好专项规划,将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与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乡村振兴等规划融合,建立科学完善的规划体系。
  与此同时,泸县坚持创建工作全民参与。搭建“线上+线下”宣传矩阵,充分利用报纸、广播、“三微一端”等媒体平台,刊发新闻稿件,扩大宣传外延,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积极优化持续提升打造“名县”要素齐备

  发挥全域旅游创新发展规划指导作用,着力构建“一心两核、三区一环”全域旅游空间布局。即做精一个中心:大玉蟾山城市服务中心;做强两个核心:休闲度假核—玉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特种旅游核—云龙特种旅游区;做特三大片区:宋韵龙城都市田园区、南部滨江环城游憩区、北部山水休闲度假区;做活一条旅游环线:宋韵龙城川南田园全域自驾环。
  以旅游要素为核心,全面完善泸县“吃住行游购娱”等功能。推出九大碗、观音月母鸡汤、粉蒸泥鳅、盘龙黄鳝、太伏火腿等特色餐饮品牌数十个;建成星级宾馆、主题酒店、乡村度假酒店等特色住宿40余家;“铁公水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形成,在全省百万人口大县中率先实现“社社通”水泥路和“村村通”公交全覆盖;打造玉龙湖、道林沟、谭坝菜花基地、东林观等成熟旅游点位数十个,推出“一日游”“二日游”线路20余条;开发刘氏泡菜、海潮李花生、黄八香肠等特色旅游商品30余种,建立特色旅游商品服务场所3家;打造玉蟾温泉旅游度假区,集休闲娱乐、观光体验为一体,全面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文/李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