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深读-
A14深读
  • ·李明春《川乡传》写出乡土“骨血”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接续周克芹文学脉络

李明春《川乡传》写出乡土“骨血”

《川乡传》

  四川是乡土文学创作的重镇。上世纪80年代,简阳农民作家周克芹写出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开启了新乡土文学的先河,在全国产生广泛深刻的影响,并于1982年获得了首届茅盾文学奖。1978年农村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给我国广大农村带来历史性变化,也给广大作家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滋养出不少优秀文学作品。
  2021年11月,有着20年乡村基层生活经验的四川达州渠县籍作家李明春,倾5年之力写出反映这段历史生活细节的长篇小说《川乡传》,并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2年5月19日,由中国作协创研部、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李明春《川乡传》作品研讨会在成都举行。在四川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庆宁的主持下,包括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施战军,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彭学明,《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以及孟繁华、白烨、贺绍俊、胡平、孔令燕等来自全国的多位实力派文学批评家,和本地学者、出版人等一起共几十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分享了自己阅读这部作品后的感受,并给作者提出建议。有评论家认为《川乡传》是接续了周克芹开创的四川乡土文学脉络河流。

一部“时代之书”和“个人之书”

  《川乡传》以下乡知青欧阳生在乡村基层40多年的命运为轴心,从包产到户开始,一直到脱贫攻坚验收,展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乡村巨变。施战军在发言中提到,“李明春把自己半生的积累都放进来了,包括生活积累、文学积累。作品结实,气足,处处硬核,处处痛点,处处火花,处处出彩。一部乡村题材的作品能达到这种程度是罕见的。”
  在何向阳看来,《川乡传》首先是一部“时代之书”或者“时间之书”,“它把我们的目光牵引到了40多年前的转折时代。在这部书里有很多当时的词汇,比如说生产队,粮票,这些带着乡土气息的词汇让我们又回到4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让我们做了一场时间的纸面旅行。这部书是一个提醒,提醒改革开放来之不易。”在后记中,李明春说他曾数次动笔,数次放下,最终还是将20多年农村生活凝成的浓厚情结写进这部书中。在此意义上,何向阳又说,它还是一部“个人之书”或者“作家之书”,体现了一位有深厚乡村经验的作家的历史责任和历史担当。
  梁鸿鹰在分析《川乡传》时特别提醒,大家对这部小说“既不要低估,又不要高估。不要低估,是因为李明春这些年来的创作是循序渐进的,有自己的步伐,所以现在他的作品价值、艺术特色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读。不要高估,是指看待他的作品要从文学的角度来看,他的作品没有口号,没有概念化脸谱化。我觉得这是最为可贵的。”

一位把两脚扎在乡土里的写作者

  《川乡传》主题鲜明并且文学性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孔令燕说:“这部作品用小说的方式来描述主题故事,非常成功。洋洋洒洒,几十万字,充满了可知可感的真实的生活细节,可以说是一部四川乡村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他是一位真正把两脚扎在乡土里的写作者,是从那块土地里长出来的作家。”
  这个作品的蓄势和细腻,让陈涛甚至觉得“它所有的文字都是手写,而不是电脑打印的,语言有嚼头。里面的场景,比如第一章的开场,举办丧礼,乡土乡情乡人,都描写得很好。我最喜欢的还是人物,几十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尤其像欧阳生这样的基层工作干部,我觉得很真实,而且很有担当。”
  李明春作为农村变化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作品中体现出他对乡土民情有深入理解和思考。他对人物形象细腻、真诚的描写,体现出对乡村生活的熟悉和热爱,让很多评论家印象深刻。
  李明春有非常深厚的生活积淀,长期在基层工作。在书中主人公欧阳生身上能看到李明春的经历和轨迹。这也让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直言,“这是一本有根的创作。”刘大先则说这部小说“特别有嚼劲,超过一般的乡村文学,它直接切入到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现场,切入到农民和干部的现场,从乡村内部的眼光,讲述川东故事。”
  彭学明说:“《川乡传》是一本融进了乡村骨血的书,作者对乡村的熟悉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人物、事件、生活,完全是从作者的骨血里自然流到笔下的,没有任何生编硬造的痕迹,整部书充满了人情味和烟火气,充满了泥土的色彩;是一本触及乡土肌理的书。《川乡传》不是李明春一个人的四川乡土传,而是整个中国的乡土传。李明春为中国文学提供了独特的乡村样本,为中国乡村提供了独特的文学样本。”

李明春:创作让我体会到文学的博大精深

  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侯志明对《川乡传》作者李明春的人生经历很熟悉,“他当过生产队的队长、大队长,支部书记等职务,乡村基层工作经验非常丰富。所以他熟悉笔下的农村生活和各类人物,这使得《川乡传》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
  李明春在答谢词中说,自己是“一位半路出家的作者,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从事小说创作。《川乡传》是我的新作,之前已有三部长篇,四部中短篇小说集,字数不少,收获不大。促使我写下去的动力除了文学的魅力,过往生活留下的情感纠结,还夹带一点老有所为的奢望。我不敢攀比别人,只能自己跟自己比,一篇比一篇有创意,一篇比一篇有进步就知足了。漫长的作品创作过程,让我切实体会到文学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专家们的点评,无论是鼓励或是批评,我都会悉心领会,用新的作品、新的进步来表达诚挚的谢意。”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图片由四川文艺出版社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