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特别报道-
A9特别报道
  • ·川滇青铜时代“年代新标尺”
  • ·北大考古学教授孙华:盐源青铜器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产物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北大考古学教授孙华:盐源青铜器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产物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

  “如果说皈家堡遗址为代表的文化是滇西人北上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那以盐源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就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产物。”在日前举行的“首届盐源青铜文化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学术研讨会”圆桌会议上,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孙华讲述了盐源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汉代重要文化区域

  近年来,盐源县境内皈家堡遗址、老龙头墓葬群和旱船遗址等考古发掘,相继出土石器、铜器、铁器、金器、陶器等万余件。特别是出土大量造型独特的青铜器,呈现了盐源青铜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特征。
  作为从事教育、研究多年的考古学资深教授,孙华对盐源考古给予了高度关切,曾专程赴当地考察、了解。“盐源在西昌盆地、安宁河谷的一侧,地势高平,阳光充足,还有盐卤等资源,是古人生息、从事农业生活的一个好地方。直到现在,仍有成都企业家将盐源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场所。”他说。
  盐源青铜文化以盐源盆地为中心,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色。孙华说:“老龙头墓葬群已公布的出土文物年代主要在西汉前后,这证明盐源在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区域。盐源皈家堡遗址的发掘,测年数据在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800年,文化面貌与以云南永平县新光遗址为代表的文化相似,说明当时滇西与盐源之间文化和人群可能存在密切交往,甚至有滇西人群在这里建立聚落,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留下了皈家堡遗址。”

社会等级分层明显

  在圆桌论坛上,孙华还从已有材料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形态,“从已经发表的资料来看,老龙头墓地的墓葬很密集,是一个有规划有安排的墓地。墓葬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说明墓葬主人的社群相当复杂,至少分为三个等级,甚至更多。”
  老龙头墓地也有其特殊性——墓地上面原先竖立着两块大石头,可能是立石或石柱。“在土坑墓中,上面盖有大石板的墓葬也不常见,在我的印象中,云南祥云县红土坡曾发现这种墓葬。”
  在随葬器物方面,盐源出土文物与云南地区出土的文物也有明显的相似性。以盐源出土的青铜鸟柱为例,“有的墓葬出土了多个青铜鸟柱,云南省大理州博物馆也有这样的器物,证明两地很可能存在一些联系。”孙华说,“如果从更早、更远的相似性来看,用大石板把墓的土坑盖住,在辽宁省庙后山等地也发现过类似墓葬。由于二者时间和空间都相距较远,不一定存在文化传播的关系,但两地人在葬墓上体现的相似性值得关注,包括盐源老龙头墓地和其他类似墓葬之间的关系、随葬器物上的关系等。”

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

  大批青铜器的出土,也展现了盐源古蜀先民对青铜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孙华说:“这些出土的青铜器比较粗糙,没有后期滇文化做得那么精致,可能因为是随葬品,没进一步修整。但即便如此,有一些青铜器也做得十分精致。”
  孙华说:“如果说皈家堡遗址为代表的文化是滇西人北上的一个重要文化因素,那以盐源青铜器为代表的文化,就是南北文化交汇的产物。在那个时代,滇西和川西南地区都到达了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多种不同的文化、墓葬出现在盐源盆地,说明了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孙华注意到,盐源出土的青铜器中,既有西南地区常见的铜鼓,也有具有北方传统工艺的器物。其中,盐源出土的铜鼓形状朴拙,纹饰简洁,鼓面正中有太阳纹,围绕太阳纹还有4只飞翔的翔鹭。
  “看到这个铜鼓纹样,就联想到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即四鸟绕日金箔。这样的装饰在西南铜鼓上普遍存在,有4只鸟的,有8只鸟的,还有12只鸟的。另外,还有一些青铜器具有北方传统工艺。总体看来,盐源是古代交通要地,是古代文化的一个走廊。”孙华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陈羽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