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直击成都防疫一线
党员志愿者协助市民做核酸检测。成都社治委供图
龚成云正在配送物资。
成都社治委供图
自7月15日发现本轮疫情首例确诊病例以后,成都市应急响应机制的迅速启动,市民、商户和企业的理解与支持,让这座城市快速进入抗疫状态。而对于中高风险区的居民而言,社区精准的物资调配、细致的服务安排,正在守护疫情阴霾下的人间烟火气。
位于锦江区的晶蓝半岛A区共有595户1100余名居民,其中高风险区共有345户居民,中风险区共有250户居民。18日早上8时,志愿者龚成云便准备进入小区,为居民们提供运送物资、送货上门等服务。
即将进入封控区,龚成云不敢有一点马虎。他和同事互相检查装备:防护面罩有没有戴好,手套有没有戴两层,袖口有没有扎紧。“大部分居民会通过线上下单的方式购买生活物资,物资送到门口的物资点后,我们志愿者会根据不同分区,把物资运送到居民楼下或者直接送货上门。”龚成云说,只要有物资,他们就会进行配送,一刻也不会停下。“一天工作下来,平均步数超过了2万步,既减了肥,又帮助了居民。”龚成云打趣道。
来不及多说两句,龚成云便推着一车物资开始进行配送。记者看到,这批物资主要是肉、菜、米、油、鸡蛋以及一些生活用品。“我们联系了家乐福、朴朴超市、美团等企业,优先为封控区内的居民进行物资供应,保证封控区群众吃得饱、吃得好,让大家安心、放心。”牛市口街道工作人员夏冀介绍。
据了解,街道社区还将通过志愿者上门询问、建立微信群等方式,了解特殊群体的就医、买药等需求,并建立相关台账,安排工作人员“一对一”服务。一旦出现需要买药和就医的情况,将第一时间提供专人代买和专车接送,送至定点医院接受就诊治疗服务。精准物资调配、24小时送货上门、特殊群体保障……细致的服务安排,既保证了封控区的“米袋子”“菜篮子”“药罐子”安全、充足,又守护住了疫情阴霾下的人间烟火。
封控这几日,居民的生活物资配送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总结最初居民反映的“配送速度较慢、物资有遗漏错误”等情况,生活配送组改进配送方式,加强“里应联动”,基于外围志愿者人员力量较为充足、更好调配,居民生活物资便由外面负责采购的志愿者将采购物资提前按照楼栋单元分拣后,再有序配送到小区物资存储架上,这样一来,大大缩减了小区内志愿者物资配送的时间。
为让居民安心在家,社区加强对宅家居民的心理疏导和情绪疏缓,通过网络平台,贴心开辟小区宅家乐“线上大舞台”,引导居民在群里互动交流,分享宅家乐趣。同时,为及时解答居民宅家各种情况,社区安排专人收集居民诉求问题,及时联系解决问题,并定期将大家关注的就医等问题在业主群进行集中答疑。
面对疫情,武侯区簇锦街道高碑社区小区物业以党建为引领,积极发挥“红色物业”力量,壮大防疫队伍,扎实做好联防联控举措。
7月15日晚,为发动居民积极有序参与核酸检测,避免小型聚集等情况发生,阳光城檀府小区物业公司通过业主微信群、小区宣传栏,及时向居民传达权威疫情动态,引导大家错时参与核酸检测;物业党员志愿者还穿上红马甲,值守在核酸检测采样一线,维持秩序、扫码验码、答疑解惑,让所有前来参与核酸检测的居民倍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