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天下-
A10天下
  • ·我国现有防控措施仍能有效应对奥密克戎BA.4、BA.5亚分支
  • ·知名学者陈春花博士文凭遭质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就读院校被指“克莱登大学”

知名学者陈春花博士文凭遭质疑

陈春花简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现任北大王宽诚讲席教授、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涉及企业文化管理、组织行为学、中国企业成长模式研究等……这些响亮的名头背后,正是近期因学历问题而被卷入风口浪尖的知名学者——陈春花。
  许多网友知道陈春花,是从自媒体将其描述为“华为军师”“华为的第二大脑”开始的。7月6日,华为的一纸声明,与北大教授陈春花进行了切割。声明中称:“近期网络上有1万多篇夸大、演绎陈春花教授对华为的解读、评论,反复炒作,基本为不实信息,我们收到不少问询,所以正式声明:华为与陈春花教授无任何关系,华为不了解她,她也不可能了解华为。”在华为发表声明后,陈春花也发声明称,这些内容并非她所写,已联系律师进行维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今,网红教授陈春花又怎么会和“克莱登大学”联系在了一起?网友究竟在质疑什么?一起去看看。

博士文凭被质疑造假
网上无法查到毕业院校官网

  翻开陈春花的履历可谓是“金光闪闪”:198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工学专业,获学士学位,此后于2000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而一年以后的2001年,她已经拿到了“爱尔兰欧洲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之后,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于2005年成为南京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博士后。
  被网友质疑的,正是这所“爱尔兰欧洲大学”。媒体报道称,“爱尔兰欧洲大学”是一所不被我国承认的“克莱登大学”。何为“克莱登大学”?这一词最早出现在钱锺书的小说《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不学无术,留学回国前花三十美元向在美国的一位爱尔兰裔骗子买了一张“克莱登大学”的假博士文凭。
  那么,“爱尔兰欧洲大学”会是另一所“克莱登大学”吗?2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多个途径搜索,但未能查到“爱尔兰欧洲大学”网站。
  同时早在2000年,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就曾报道,爱尔兰教育部门正在调查一个未经官方批准就自称为“爱尔兰欧洲大学”的机构的运营,这个机构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的一个宿舍地址运营。“爱尔兰欧洲大学”在英国和国际上做广告,招收研究生学历以上的学生,但实际上从未向爱尔兰官方申请“大学”身份的许可。
  如果“爱尔兰欧洲大学”真的是一所“克莱登大学”,陈春花又是如何凭借这一“假学历”为垫脚石,继续在国内开展顺风顺水的学术道路呢?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
该学校不在认证名单里

  爱尔兰当地媒体于2011年曾报道,“爱尔兰欧洲大学”已引起了爱尔兰教育部的高度重视,该国教育部曾想吊销其经营许可,但没有成功。
  根据媒体调查,来自爱尔兰工商查询网站的信息显示,“爱尔兰欧洲大学”的注册时间是1997年6月26日,注销时间为2010年8月20日。公司类型是“共同担保有限公司”,所谓的大学只是公司的名字里面有“大学”的字样,这意味着这只是一家叫做“爱尔兰欧洲大学”的公司,后缀为Ltd,这是“责任有限公司”的简称。
  据媒体报道,直到2011年,“爱尔兰欧洲大学”还在运营。网络上留存的信息显示,一个名为上海东华国际人才研修学院的机构从1999年开始与“爱尔兰欧洲大学”合作,举办工商管理硕士和工商管理博士学位课程班,于2006年1月开始进行的“爱尔兰欧洲大学工商管理博士DBA”课程,价格为66000元。
  “爱尔兰欧洲大学”究竟是不是“野鸡大学”?对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咨询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据调查,“爱尔兰欧洲大学”在国内并未得到官方认可。2003年以来,教育部依托“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公布了万余所外国高等学校的名单,其目的是核查外国院校设立的合法性和其所颁发学位学历证书的有效性。该网站今年3月更新的爱尔兰高校名单中,总共有25所大学,其中并没有“爱尔兰欧洲大学”。
  “爱尔兰欧洲大学”如果并未被我国认可,陈春花又是如何在申请成为南大博士后以后,于2016年担任北京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2017年晋升为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商学院院长的呢?
  对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教育领域权威人士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1990年代到2000年初,国内有博士学位的人才不多,留过洋归国的博士更少。“那个时候网络不发达,信息也不畅通,可能我们这边的人要了解国外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有了一个证书以后,别人就认可了,也不会为了核实真假,正式给外国学校发函去核实。”
  与此同时,也是在这一时期,高学历人才开始逐步受到重视。学历崇拜的环境中,一些人预判到社会需求,甚至用走捷径的方式迅速将自己“武装”起来。“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对很多人不公平,也损害了我们国家教育的权威性。”这位人士说。
  记者随后联系了北京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称,目前学校已经关注到此事,但具体调查进展尚不清楚,不便透露。记者又试图联系陈春花本人,截至发稿前,其办公室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