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伏天,医生为一名小朋友贴“三伏贴”。 新华社资料图片
“夏有三伏,热在中伏。”从民间的俗语中,就能看出三伏天中,中伏热气腾腾的威力了。7 月 26日,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们迎 来 了“ 中伏”。在古代,文人墨客曾写下“日色若炎火,正当三伏时”的诗句,可见三伏天的火热和难捱。到了三伏天中最热的中伏,那更是热上加热了。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而中伏是三伏天的第二伏。据悉,三伏天一般出现在节气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时段。要知道,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一般来说,中伏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2022年,人们就拥有了“加长版”的中伏,今年的中伏长达20天。
为何“中伏”会有长有短呢?按照传统的推算方法,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之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之始,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之始。立秋的时间决定了中伏的长短。
按照民间的说法,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时段。古人曾写下“忆初中伏时,怫郁炎气升”的诗句,可见灼热的“炎气”让人心中烦闷。高温之下,不少人会出现“苦夏”,指的是进入夏季后由于气温升高,出现胃口下降不思饮食的情况,再加上大量出汗,此时就需要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材,来弥补大量出汗后虚弱的身体。
“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夏日之时,人们喜爱吃面食。此外,晒伏姜、喝伏茶、吃伏羊……这些与三伏天相关的温补食材,也成为人们度过酷暑的选择。
民间还有一种关于三伏天的说法:“初伏防中暑,中伏除病根,末伏躲老虎。”三伏天里的中伏,是古人认为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间,治疗疾病正当时。因为在某些年份,中伏可以长达20天,此时就有较长一段时间可以养好身体。传统中医药疗法中,有一特色疗法叫“冬病夏治”,指的是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可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中伏到,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临。高温、阳光、汗水……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对于三伏天的记忆感知。此时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苦夏,或者长期吹空调导致疾病发生,大家一定要注重养生和防暑。
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