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四川-
A4四川
  • ·成都:文明铸魂 凝心聚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成都:文明铸魂 凝心聚力 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

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

改造后的玉林东路街道。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让城市更出彩。文明,不仅彰显一座城市的内在涵养,同时绘就了城市的幸福底色。
  在成都,你可以看见背街小巷华丽变身,公园绿道贯穿城市,文化活动遍地开花……一幅幅画面,汇聚成一道道文明的风景线,城市的美丽蜕变,为市民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成都已5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是成都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第二年,也是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一年。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成都将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
  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成都已锚定目标,全力以赴。7月,成都市先后发布了《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十条措施》和《成都市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优化了成都市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制度体系,并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

实施六大行动
力争志愿者总人数
达400万

  《行动方案》提出,成都要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文明素养培塑行动、幸福成都提质行动、城市治理提升行动、天府文化浸润行动、功能品质提升行动六大行动。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是实施思想政治引领行动的主要途径。《行动方案》中指出,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深化“四史”学习教育,持续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点位,不断丰富拓展教育载体和实践阵地。
  而在实施文明素养培塑行动方面,成都将积极选拔先进榜样,并制定县级文明城市联合培育计划,拓展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文明行为+”行动,深入开展“争创文明城市、争当文明市民”“百万市民学礼仪”等系列活动。
  在志愿服务方面,成都将升级打造“文明里”公园,建强志愿服务联合会、志愿者之家、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等阵地,力争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400万、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突破3.5万支、公共场所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点达到1000个以上。
  在实施幸福成都提质行动上,成都将加快推进首批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引导社区物业延伸发展基础性、嵌入式服务,探索发展完整社区和智慧社区。
  在实施城市治理提升行动上,成都将构建文明典范城市智慧化指挥运行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做强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城市数据大脑”。建好“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推动智慧防疫、环保交通等应用场景扩容提能。
  在实施天府文化浸润行动上,将重点培育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构建以创意设计、传媒影视等为支撑的文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世界文创名城,办好202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中国音乐金钟奖等活动。
  在实施功能品质提升行动上,成都将深入实施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农(集)贸市场优化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交通秩序整治、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六大攻坚行动”。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业态育新、形态塑新、品质焕新。

全面焕新
上半年开工老旧院落
改造项目336个

  走进玉林东路,映入眼帘的首先是道路两侧的壁画,原来斑驳的墙壁摇身一变成为橱窗式景墙。各式艺术雕塑、网红装置让人眼前一亮,复古与时尚的混搭,给这条老街注入新的灵魂。
  成都市住建局7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市已开工老旧院落改造项目336个,同时新启动17个片区更新项目,统筹实施棚户区改造3305户、城中村改造1134户。玉林东路是具有浓郁“成都味”的街道,也是本批次城市更新中的典型项目。
  据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玉林东路在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尺度的基础上,延续城市片区特色风貌,同时整体推进了片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风貌的整治提升。
  玉林东路的升级,只是成都城市更新工作中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成都将以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郊区新城核心功能为导向,以优化调整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为重心,全域推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今年全面完成601个老旧院落改造,打造28个市级老旧院落改造示范项目。
  同时,抓好城市更新全国试点,加快推进16个全国试点项目建设,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高质量推进旧城成片更新,确保全年在持续推进50个片区更新项目基础上,新启动片区更新项目30个以上,加快推进天府锦城祠堂街、文殊坊等32个街坊(巷)建设。此外,还将持续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完成30处历史建筑认定公布及10处历史建筑修缮项目。

“智慧”擦亮城市底色
构建文明城市
智慧化运行体系

  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智慧城市,让数据信息化赋能文明城市建设,为成都创建文明城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如何让“智慧蓉城”和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行动方案》指出,成都市将构建文明典范城市智慧化指挥运行体系。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构建实时感知、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生命体征体系,做强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的“城市数据大脑”。建好“智慧蓉城”运行中心,推动智慧防疫、环保交通等应用场景扩容提能。
  道路水浸预警、疫情隔离门磁报警,在智慧蓉城市域物联感知中心,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类似的智慧场景已经运用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据了解,物联感知体系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以物联网、AI算法、大数据分析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在城市布设感知终端,实时收集监测多样化感知数据,智能挖掘分析数据信息,实现城市主要生命体征的实时感知,提升城市感知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是做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一环。
  在展厅内的一扇门上,有一个小型门磁感知终端,如果打开门,后台就能精准感知到。“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居家隔离人员,加装的门磁能精准监控隔离人员出入情况。同时,还可以应用于独居老人看护、群租房治理等,将门磁和水、电、气表数据进行结合。”成都城投智慧城市公司研发技术中心负责人张蓉告诉记者。
  张蓉谈到,感知终端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城市治理场景,用综合多种感知终端的数据来判断是否发生城市事件,实现集约共享‘一源多用’。
  据悉,感知中心由成都城投集团所属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筹建,未来将通过感知终端、通信网络、管理平台等构建起万物互联的城市神经网络,实现物与物的联结、物与人的联结,实时感知城市主要生命体征,提升城市感知判断、快速反应的能力。
  未来,感知中心将在成都城投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的运营下,进一步抓好物联感知体系建设,力争到2023年末,完成300万感知终端建设;到2025年末,通过自建、带动社会资本共建,共计接入5000万感知数据,实现多元渠道布局千万级社会治理感知节点。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