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1%
  • ·达州市大竹县“总部经济”悄然崛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融入成渝、配套重庆”

达州市大竹县“总部经济”悄然崛起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入口。

  “8月4日,由12名工程师组成的韩国技术团队就会进驻,帮我们安装调试设备。”8月3日,在川渝合作(达州·大竹)示范园内,四川英诺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邦辉,正忙着为进口设备实现“国产化转换”作准备。这批设备,由该公司与韩国技术团队联合研发,是我国首套连续自动化真空玻璃生产设备。
  今年2月12日,蔡邦辉代表投资方与大竹县政府签约,2月14日在大竹县注册成立公司,3月1日进场装修施工,7月11日实现投产。见证了项目落地的“大竹速度”,投资方决定将原来设在重庆的总部搬迁到大竹,“以后,我们的真空玻璃研发、生产、销售都在大竹”。
  近年来,大竹县坚持把“融入成渝、配套重庆”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配角经济”。准确的定位,加快了大竹县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的形成,“总部经济”也随之悄然崛起。

特种玻璃生产商
决定将重庆总部搬到大竹

  “目前,我们的厂区面积达到了3万平方米。”四川英诺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邦辉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公司的一期项目,已在大竹完成投资1.2亿元。为了将重庆总部搬迁到大竹,他们已着手准备二期项目建设,“二期项目要建设四条连续自动化生产线,估算投资5至7亿元”。
  全钢化真空玻璃、中空复合真空玻璃、夹层复合真空玻璃、低导热型复合建筑型材……在公司的产品展厅内,数十种或自主研发、或校企合作、或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智造”的产品样品,让人目不暇接。这些产品,均实行订单销售,客户涵盖了高端建筑、制冷家电、轨道交通、光伏发电等领域。“今年,我们定下了销售3000万元的目标。2023年,这个目标将变成1亿元。”蔡邦辉说。
  蔡邦辉介绍,他们的产品科技含量高,已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在真空玻璃研发和生产领域,均走在前列。“我们参与了国家特种玻璃生产标准的制定,我们自己对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更高,一个车间内,包含5至6名工程师在内,工人总数不会超过10人。”
  为什么选择大竹?蔡邦辉笑着给出了答案。
  “我们之前考察过很多地方。大竹交通条件好,政府支持力度大,园区办事效率高,要素保障也很到位,让我们很有归属感。”蔡邦辉告诉记者,除了这些因素,他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大竹人,有浓厚的家乡情怀,更加坚定了把总部搬到大竹的信心。

主动上门建总部
广东企业在大竹建“飞地”

  川渝合作示范园区A区,位于四川大竹经开区内,目前规划分三期建设,计划总投资1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方米。占地90亩的一期项目,已于2019年建成投运,目前已入驻天宝锦湖等电子信息企业10家,2021年实现总体产值30亿元。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其中8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部分,主要用作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加工,现已建设完成。
  四川琨奇尔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是川渝合作示范园区首批入驻的企业。“今年1月,我们在大竹注资成立公司,7月正式投产,但没有满负荷运行。”公司执行董事李晓曼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已有10台注塑机、6条生产线、20台移动印刷机具备了生产条件,投产一个月,生产了10万套产品。“装配人员不够,我们正在大量招工,想尽快把已有的订单完成。8月10日,我们要和美国一家公司签新订单,到时候,必须每周出货10万套。”
  李晓曼是达州人,多年前在广东省东莞市创立文创企业,并在深圳等地开设工厂,吸纳了不少达州老乡务工。回乡发展,一直是李晓曼的愿望。2021年,在多次考察调研后,她最终决定在大竹落地。在东莞工厂的管理团队,也跟着李晓曼一起,“迁”到了大竹。
  “我们是主动找上门的。”李晓曼在调研中了解到,川渝合作示范园区二期的厂房是现成的,只用装修好了配上设备便可生产。“园区设有代办中心,还有企业秘书,服务很贴心,管理体系完备,对于企业的需求,领导‘拍板’快,我们做决定也快——经过磋商,我们决定建立‘飞地’模式,把研发端和销售端放在广东,借助广东基地从香港购进原材料,把总部和生产端放在大竹。”

再造一个新川环
本土上市企业借总部扩能

  项目占地面积200亩,年产值9亿元的生产能力,从全面开工建设到第一批生产线投产,四川川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量(制造)扩能项目,只用了半年时间。
  川环科技前身为大竹一家乡村榨油厂,经过几十年的耕耘,现已发展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船舶和石化等机械用高性能、环保节能的各类橡胶管。2016年9月,川环科技上市,成为目前达州本土唯一上市公司。
  “随着油价的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市场火爆,我们的订单,也像雪花一样飞来。”川环科技五分厂生产厂长刘晓瑶说,项目投产后,无论是比亚迪这样的国内自主品牌,还是像特斯拉、大众这样的合资品牌,都与公司签订了大量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订单。8月3日,在五分厂内,刚从意大利进口的硫化罐等设备正在调试,待天然气通到车间,便可开足马力生产。
  前期,五分厂已投入了两条生产线,每个月的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但即便如此,订单生产的压力仍然较大,“签了订单的,目前还有3亿元的产品等着我们生产。”刘晓瑶告诉记者,他们已建立了省级技术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技术创新联盟等科研平台,现有职工2000余人,可年产各类胶管11000吨,与国内多家汽车主机厂建立了稳定的供配关系,部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再造一个新川环”,是这家公司2021年定下的发展目标。“我们是在大竹成长起来的企业,总部一直在大竹,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80%以上都是大竹人,扎根大竹,为大竹经济发展添砖加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刘晓瑶说。

新闻延伸
大竹县在成都
设有总部经济产业园

  2021年5月,成华区与大竹县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探索“总部经济”区域合作新模式,聚力打造资源共用、合作共促、成果共享的创新平台。今年5月8日,大竹县与成华区举行大竹(成都)总部经济产业园合作共建签约及揭牌仪式,两地将深化在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等产业领域合作,互促两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按照协议,双方将共建大竹(成都)总部经济产业园,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携手打造区域合作的“新样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