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贵州“村BA”B面
91岁“老球迷”李光发讲述自己观看“村BA”60余年的故事。
2022年7月12日下午5点,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初日赛程过半,球场早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看着太阳西落,91岁的李光发开始收摊去球场看球。他从不担心自己会挤不进去,或者没有座位看球。
村里人都知道,李光发的“观众地位”不一般:当这名老球迷缓步出现在赛场,工作人员总会为他找一个视野尚佳的观众席位。“这种位置不多,都是为我们这些老头子准备的,几十年了,无论多么拥挤,村里人都会给我留个位置。”他说。
对李光发而言,人生重要的时间节点有那么几个,1961年算一个。
那一年,辗转在永江和贵阳当工人的他,回到了自己出生地台盘村。也是从那一年起,他成为“村BA”最忠实的观众,傍晚的时候去球场看比赛,看到凌晨回家睡觉,这一看就是60余年。
据李光发回忆,刚回台盘村看比赛的那几年,并没有现在比赛用的篮球。球场上用的球,是用棉花和烂衣服一层层地裹起来,团成球形用绳子固定成的棉球。
“篮筐也不是现在的样子,就是找竹藤编成一个藤圈,找木板固定起来,用一根木杆插在地上。”他说。
这大抵就是“村BA”的雏形了,李光发眼里,没有篮球的球赛,是比个“热闹”。“那个时候比赛没有什么规则,裁判也不专业,但还是很多人看。”
从1968年开始,台盘村篮球赛开始有了专业的篮球和篮筐,李光发觉得比赛越来越精彩了。
时代在变化,“村BA”也一样。“赶上了好时候,球场也好了,人也多了,现在的比赛打得更好了!”他说。
这些话说完后,李光发因为激动而咳嗽了两声,长舒一口气后,他继续说道,‘六月六’的篮球赛结束以后,村里面还来了外地的球队,自己又连着看了好几天。“前两周有支广州的队伍过来,跟台盘队打比赛,很精彩,扣篮好看!”这大概就是“村BA”比赛火出圈后,向全国辐射的结果。
当一个村庄有了故事,就有了凝聚力,而“村BA”无疑是台盘村最有能量的故事之一。
从未打过篮球的李光发,见证了随着时间推移,村里球赛每一个细节的革新,观众更是“村BA”如此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山人海的观赛现场通过互联网直播平台“享誉”全国,屏幕背后,全国乃至全球,有更多人成了“村BA”的观众。
对“村BA”的出圈,李光发并不在意,他只在乎明年夏天,还有没有精彩的篮球比赛上演。
“村BA”获得突如其来的流量和关注,也让部分台盘村人不知所措,吴小龙就是其中之一。从7月21日篮球赛结束后,他接受了至少十家媒体的采访。“每天给我打电话,在网上私信我的人就更多了。”
作为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如今的体育老师,吴小龙会友善地接待每一个到访的媒体。他感觉到这次“村BA”的出圈,也许会给村里带来一些改变,他也希望能抓住这种机会,将可能的改变变成现实。“外地人增多了,买瓶水、吃顿饭、加个油,都会给村里新增一些收入。”
“不少人在问我,村BA冠军奖的那头牛现在在哪。其实那是‘美丽乡村’篮球赛的奖品,跟我们村的篮球赛不是一个比赛。”吴小龙表示,由于今年台盘村“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在网上火了,所以贵州省第二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黔东南州半决赛和决赛,也搬到了台盘村举行。
实际上,贵州“村BA”不止在台盘村举办。在黔东南州,不同地区都会根据不同的节日来举办篮球赛。“比如现在正在举办篮球赛的是革一镇,过段时间,还会有其他乡镇举办‘九月九’重阳节的篮球赛。”
吴小龙是一名老师,但从来都没放过暑假,每年的球赛都会将他不长的假期占满。“每年不管怎么忙,我都要抽时间来组织这个篮球比赛,自己还要上场打比赛。因为这个赛事对于我们村来说,就是一个能凝聚、团结我们青年和整个村的比赛。”
筹集举办比赛的资金,在台盘村似乎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在村里,大家都齐心协力,想为球赛作一点贡献。“我们今年筹集球赛的资金也是,每家每户好像出了几百元,在外边打工赚钱比较多的年轻人会额外出几百元,大家都很愿意出这个钱。为了能让家乡更热闹点。”
村民筹集来的资金,除了举办台盘“村BA”,还会用来给冠军队伍发奖金。吴小龙直言:“我们这个比赛也没法为球员提供太多经济上的帮助,今年得了冠军也只有20000元,还是整个队伍的奖金,以前奖金更少。”
不同于其他村的比赛,线上线下共有上亿观众的“村BA”并没有赛事相关的赞助商。“赞助商几乎是没有的,今年的比赛只有一个企业给了几百元钱,让我们给参赛的球队买点水喝,然后在球场上挂了一个横幅,也没有通过网络的渠道宣传。”吴小龙回忆,“村BA”比赛结束之后,曾有一家贵阳的体育器材商主动联系,说看到比赛的时候篮筐因为扣球被扣变形导致比赛暂停,想要赠送给台盘村一套“随便扣都没问题”的篮球架。
面对随流量而来的赞助,吴小龙有他的思考,同时他也坚持,台盘村的“村BA”不会在他们手里改变传统的本质,更不会往商业化的球赛发展。“对我们当地人来说,这是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赛事需要一代代去传承,也是我们作为组织者、参与者有再多困难也要克服,把比赛办下去的主要原因。”
外界的期待落在吴小龙肩上,如何更好地传承台盘村的文化脉络,这种责任感被他形容为箭在弦上。“上一代的球赛组织者也会鼓励我们,他们会说现在的条件那么好,组织比赛应该比当时要容易得多,以前饭都吃不饱,家都顾不了,都能把这个球赛办起来,现在有吃有喝,衣食住行都不愁,还做不好篮球赛,那我们民族的文化要怎么来传承?”
民族文化和体育运动如何传承,是大人的事,跟父亲一样喜欢科比的李皓轩,只想着怎么能够成为台盘村的“小小科比”。
8月19日早上8点,太阳躲在云后,天却已经热了起来。
李皓轩抱着今年“村BA”半决赛使用的篮球,独自坐上凯里市内开往篮球训练基地的9路公交车,去参加这个暑假最后一周的篮球集训。这条往返需要一小时的路,也将成为他通往“村BA”赛场征途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