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探访宜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工作人员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为全力做好电力保供,作为四川省重点民生工程,宜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方面开足马力,保证24小时不间断发电;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尽可能提高吨垃圾发电量。目前,该厂每天完成上网电量达72万度。
8月2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位于高县“宜宾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海诺尔(宜宾)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探访宜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如何打好这场电力保供攻坚战。
22日下午1点30分,从早上8点便进入中控室的蒋寿,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又坐在了足有一面墙大的监控屏幕前,仔细查看每一个系统的数据。此时,屏幕上实时显示着3个焚烧炉的各项指标和生产过程中关键点位的监控画面等。
作为运行部副经理,蒋寿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这块屏幕,监控锅炉、汽机、电气等九大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而维护机组的正常运行,确保安全有序生产。
“今年高温缺电的情况的确很严重,给我们生产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20岁出头便进入发电行业的蒋寿直言,今年电力保障工作的严峻程度,在他3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都很少见。
蒋寿告诉记者,为了保障电力供应,他们实行了“四班三倒”的工作制度,每个班次8小时,保证24小时不间断发电。同时,为了保障高温下的生产安全,他们将原来每两小时巡检一次的设备巡检制度,强化为每小时巡检一次。
“我们现在每天的上网电量都达到72万度,能满足近20万人一天的使用,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同等规模增加了10%。”该公司分管生产的副总经理任金介绍,当天他们计划完成上网电量72万度,截至记者到访,已经完成了40.5万度。
临近下午2点,海诺尔(宜宾)环保发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谊也换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走进了监控室,向技术人员询问当天的生产情况。
在张谊看来,当前公司虽然是3个焚烧炉全力运行,但垃圾处置量还没达到满负荷状态。“最大的困难在于‘喂料’上,往常我们能实现每天2100吨左右的垃圾入厂并投入生产,但目前只有1800吨。如果入厂垃圾达到我们的生产额度,便可以实现每天至少80万度电的上网。”
张谊介绍,当前每天72万度电的生产成绩也来之不易。“我们对每天入厂的1800吨垃圾进行了强化管控,用技术手段提高入炉垃圾的热值,并同步优化提升汽轮发电机的效率,尽可能提高吨垃圾发电量。”张谊说,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每一位市民自觉做到生活垃圾应收尽收,进而形成全社会的一种共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解决入厂垃圾不足的问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伍雪梅 杜卓滨 实习生 康启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