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互动-
A7互动
  • ·“谢谢你,每一个你”主题互动征集首日 四川人发来了哪些花式“表白”?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插画致敬救援英雄 病人写信感谢社区工作者

“谢谢你,每一个你”主题互动征集首日 四川人发来了哪些花式“表白”?

  绘画师姜雅用插画描绘“飞夺泸定桥式救援”的感人场面。

  社区工作者爱心接力,帮助七旬老人王选成与九旬老母亲团圆。

“银发志愿者”马亚非

  重症病人罗蓉成手写感谢信感激社区工作人员。

  第一次当志愿者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新生张献文。

扫一扫参与“谢谢你,每一个你”主题互动征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

  从夏天到秋天,四川先后遭遇高温干旱、疫情反弹、地震灾害,但坚韧的川人没有被困难吓退,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这个过程中,无数人被身边人的善意与温暖感动。他们用插画致敬“飞夺泸定桥式救援”;他们得知防疫工作人手不足,主动加入志愿者;他们多方协调为封控小区病人紧急送药……
  每一份感动,没有比一句“谢谢”来得更直接了。成都一位处于封控区的高龄老人收到药物后说:“在紧急的时刻,社区工作人员的响应速度非常快,有你们在,我们居民在家太安心了,谢谢你们!”
  9月6日,封面新闻发起“谢谢你,每一个你”主题互动征集,很快便收到上千条饱含深情的感恩留言。9月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选择部分“谢谢”背后的故事进行了采访。

“谢谢你,一线救援人员”

我画下你“飞夺泸定桥式救援”的英姿

  9月6日下午,一段泸定地震灾区救援人员“飞夺泸定桥式救援”的画面,感动了无数网友。画面中,面对湍急的河水与对岸因地震被困的村民,一群身穿消防服的救援队员用树干搭建起一座简易木桥,将受困群众陆续转移到安全地带。
  这些救援场面,触动了四川雅安文旅集团的绘画师姜雅,她创作了插画,来描绘“飞夺泸定桥式救援”的感人场面,获得不少网友点赞。
  有网友留言:“眼泪夺眶而出,感谢你用画笔记录这动人一幕。”“画得太好了,跨时代同框,每一位英雄的身影都如此坚毅,只为一个目标前行!”
  姜雅告诉记者,她的丈夫是雅安的一名消防员,“9·5”泸定地震发生后,她的丈夫赶赴救灾一线救援,她想要用这幅插画来向一线的救援人员致敬,“一定要注意安全。”

“谢谢你,身边的志愿者”

年近七旬的他坚持在核酸采样点维护秩序

  “请保持一米安全距离,排队、扫码……”每天早上7点,67岁的马亚非会准时到核酸采样点维持秩序。身着红马甲,在医护“大白”和业主之间来回忙碌,一头银发的他,格外显眼。这一忙,就是半天。
  马亚非家住成都市温江区永宁镇附近一个小区,他是业主,也是一名志愿者。近日疫情反复,按照社区要求,由物业负责小区居民的日常核酸检测。得知物业人手不够,马亚非主动站了出来,提出分担一部分工作。他的理由很简单,“既然是小区里的志愿者,那就要主动站出来,不能别人喊你才来。”
  蒲江县城西幼儿园教师刘璟也加入了进来。“看到业主群发出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小区有需要,我就马上报名了。”之后,刘璟每天配合摸排小区楼栋住户的核酸检测工作,统计每户人员参与核酸检测的人数,做到不漏掉一人。
  张献文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博士新生。9月2日晚,得知学校接到成都东部新区公共服务局紧急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他立马报名参加,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中的一员。
  之后,张献文和小伙伴们每天穿着防护服穿梭在各家各户进行核酸上门取样。“穿着防护服爬楼很辛苦,呼吸困难,汗水止不住地流。”张献文说,小伙伴们都很辛苦,也都深感抗疫工作不易,不过居民们都很理解和支持,相信很快能迎来战疫胜利。

“谢谢你,社区工作者”

架起到医院生孩子、拿药问诊的生命通道

  “我的羊水破了,快要生了!”9月2日凌晨,正在成都市高新区中海国际社区橙郡开展社区服务的网格员杨梅,收到一名孕妇带着哭腔的紧急求助。
  原来,这名孕妇即将临盆,但丈夫不在身边,家中其他亲属有的年事已高,有的难以抽身。无奈之下,她只能向社区驻点医生和工作人员求助。
  当时已是凌晨4点多,社区可调配的所有交通工具均已派出,人手和车辆都处于紧缺状态。为尽快让孕妇入院,社区工作人员和医生们分头行动,一边拨打120求助,一边继续寻找可使用的车辆。在多方努力下,经过十多分钟紧急调配,最终医院派来专车接孕妇顺利入院生产。
  68岁的罗蓉成也需要帮助。身患癌症的她需要定期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查和开药。从9月1日18时起,成都全体居民原则居家,收到消息后的罗蓉成和丈夫第一反应是心急:“我挂了9月6日的号,需要去医院。”
  在龙舟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9月6日下午,罗蓉成和丈夫乘车顺利前往医院复查,并开了半个月的药,“这下就不用着急了。”罗蓉成很激动,她找来纸笔写下感谢信:“真的很感谢这些社区干部,他们都很负责任,真正做到了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表白“每一个你”

被感谢的人也有自己想感谢的人

  大爱无声,命运与共。“谢谢”的声音此起彼伏,大家纷纷抛开羞涩和腼腆,表白“每一个你”。
  9月7日,蒲江县花都丽景小区,做完核酸后的居民对志愿者说:“谢谢你们,这几天一直为我们提供各种便利,让我们在封控情况下能够生活如常。”
  9月6日,独居在家隔离的九旬老母亲被社区工作人员接到身边后,家住金牛区营门口金房苑西路的七旬老人王选成连声感谢,“感谢街道工作人员,你们速度太快了,我的母亲接过来了,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王大爷是成都市青羊区西御河街道办升平社区的居民,“原则居家”的这些日子,他把志愿者的辛苦都看在眼里,“我没得智能手机,做核酸检测的时候,都要靠他们帮忙,觉得很麻烦他们,心里觉得温暖。”
  甚至,被感谢的人,也有想要感谢的人。志愿者张献文说,这次当志愿者最让他感动的是成都人民的热情。“宾馆老板给我们志愿者服务队送来了特色简阳羊肉汤,很温暖。”
  

还有许多网友发来“花式表白”——

  网友“丫丫爱吃蛋糕”:四川雄起,泸定加油,成都加油。
  网友“苏打”:不争锋不献媚,不矫揉不造作,可苦中作乐,亦可坚强无畏,默默做好自己,默默付出一切,这就是四川人的英雄气。
  网友“飞飞飞呢”:成都不得虚,成都雄起!
  网友“无法入睡”:新闻上说,地震发生时正是午休时间,老师们还在吃饭。她们瞬间扔下碗筷,带领200多个娃儿撤离。马上中秋节了,想对所有老师说一句:教师节快乐!
  网友“永远的”:环卫工人、外卖员快递员、超市保供的阿姨、基层工作者。每一个都是好样的!

快来互动


“谢谢你,每一个你”
主题互动征集持续进行中
请大声说出你的“谢谢”

  从抗旱保电、应对高温,到齐心战疫、地震救援,无论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还是坚守岗位默默奉献,无数微光成炬,守护天府家园。
  9月6日起,封面新闻发起互动征集,目前已得到上千条评论回馈。你可以通过封面新闻APP、微博等平台,参与话题讨论:1、自荐/推荐身边的凡人英雄;2、谈谈什么是四川人的英雄气;3、写下内心最真切的感谢。谢谢你,每一个你!让我们一起助力每一个闪亮的名字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