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城》
罗日新
罗日新手绘钢厂图
工业题材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地。不管是跟东北相关的《人世间》,还是表现攀枝花的《火红年华》,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景观。
《钢的城》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期出版的一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作者从1994年底的一场普通工人婚礼写起,写钢厂劳模、改革者和普通工人在钢厂改革转型、资产收购并购中的故事。小说生活功底扎实、视野开阔、充满理想主义者的情怀,既写出了百年钢厂的生存韧性,也塑造了工人群体的心灵雕像。书中钢厂是以位于湖北黄石的钢铁企业“大冶钢厂”为原型,字里行间带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印记。其中改革者易国兴、祝大昌、俞钢,普通工人吴回芝、活宝、赖子、叶老实等形象颇有典型性,塑造得可亲、可敬、可信,钢铁人的百味人生跃然纸上。
在他们如钢似铁的性格特征之外,作者也写了他们的“绕指柔”,写他们的爱情和亲情。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何向阳对此印象深刻。她认为,作家对这些情义的书写,调和了作品的基调,让一部以钢铁为基础的作品更增添了温婉的气息。其中吴回芝和毛仁银的爱情、薛三妹和祝大昌的心意相通,甚至易国兴的铁汉柔情等等,都是小说中难得的“柔性”元素,为作品的厚重基调增添了玫瑰色的烟火气息,也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多位评论家认为,这是一本向中国钢铁的历史、中国钢铁人致敬的书,是难得的从生活中长出来、从阅历中熬出来、从对文学的赤诚中炼出来的作品,是近些年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工业题材的宝贵收获。
作者罗日新从小在湖北黄石的大冶钢厂长大,大学毕业后在大冶钢厂炼钢,曾担任技术员、分厂副厂长。上世纪90年代初下海,仍从事与钢铁行业相关的工作。他概括自己的大半生为:炼钢、卖钢、写钢。
罗日新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多年,曾发表短篇小说、散文等多篇,现为中国作协会员,湖北黄石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钢的城》为其第一部长篇小说,曾全文在《十月》杂志刊登并召开研讨会。该书获湖北省屈原文艺奖等奖项。
新晋鲁迅文学奖得主、评论家杨庆祥认为,罗日新对湖北钢铁成功重组的书写,提供了与东北工业题材非常不一样的经验,这是现代化转型中非常成功的经验。相对于擅长书写失败和悲剧的文学,这样的书写显然更有时代意义。《钢的城》接续了由茅盾的《子夜》建立起来的宝贵传统,具有社会科学标本的性质。
茅奖作家周大新从《钢的城》中看到了活生生的钢铁人的生活——他们怎么办婚礼、夫妻怎么吵架、工友怎么交往。书中写活了四个男性形象:易国兴、祝大昌、俞钢、祝国祥。尤其是败家子祝国祥,是《钢的城》为文学贡献的“新人”。
书中既有易国兴等改革决策者、弄潮儿,也有祝大昌、傅佳钢这种管理骨干,孙锦西等技术骨干,还有活宝、赖子、叶老实等普通工人。全书大小人物60余个,共同谱写了一曲钢城改革发展的变奏曲。
罗日新介绍说,这些人物大多都有原型,是自己的发小、工友、领导、合作伙伴,他在他们身上体会到了兄弟情分,更体会到一起走过大时代,共担风雨、共建功业的创业激情。他说:“与其说是我在写《钢的城》,不如说是兄弟姐妹们跟我一起书写了这部书,无论着墨多少,他们都是我心里的主角、时代的主角,是钢的城当之无愧的主人。《钢的城》我写了14年,书名取了十几个,初稿有二百多万字。书出版之后,我拿着它,就像面对一个陌生又熟悉的自己,书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从心里掏出来的。”
目前,该书已经入选中国作协“影视迁徙计划”,同名影视剧正在筹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