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研究线虫十余载 为老年病治疗作出贡献
  • ·非遗传承人用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罗怀容:

研究线虫十余载 为老年病治疗作出贡献

  

二十大代表风采

  9月21日,退去了暑热的泸州另有一番秋日之美。无暇顾及美景,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罗怀容穿上白大褂,脚步轻快地径直朝实验室走去。
  坐在显微镜前,她一边用铂金丝针轻轻挑动培养皿中的“小虫子”,一边在镜头前观察。“我们天天和虫子打交道,数虫子,研究虫子。”罗怀容打趣道。
  什么“虫子”能让人如此“痴迷”?原来,罗怀容口中的“虫子”叫秀丽隐杆线虫,科学界对它的研究成果,广泛集中在衰老研究与老年医学等领域。2010年,罗怀容以线虫为模型开始衰老机制及衰老相关疾病药理学研究。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在线虫身上有了新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待科研成果转化后,新药将在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等老年疾病上作出贡献。

研究“小虫子”十余年 研究成果将对症老年病治疗

  在西南医科大学的线虫实验室里,放着一个个圆形培养皿,线虫如一粒粒白色的细沙附着在培养皿底部,肉眼很难看清它们的真面目。但在显微镜下,它们变成了一条条波浪线运动的“长虫子”,显得十分活跃。
  为何选择线虫作为研究衰老的模式生物?罗怀容说,线虫的生命只有3周左右,实验影响能在线虫身上快速显现出来,便于研究。同时,线虫易于培养、繁殖。重要的是,线虫遗传背景清晰,其基因与人类基因高度同源。
  如何在线虫身上寻找到“钥匙”来解决人类老年疾病?2010年起,罗怀容以线虫为模型开始衰老机制及衰老相关疾病药理学研究。
  未知就像一道道关着的门,先敲哪道“门”?国际现有研究表明,“磷酸肌醇激酶IPMK”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相关。罗怀容找准这一关键点,在线虫身上开展了多个实验。2015年,罗怀容课题组发现,如果将线虫体内的IPMK敲除,会导致线虫发育缓慢,并且寿命大幅度缩短。
  那IPMK与人类发育、长寿又有什么关系?罗怀容带领着课题组潜心研究,常常在实验室里从白天待到晚上。
  2021年,罗怀容课题组在线虫身上首次发现IPMK通过干扰三磷酸肌醇IP3和钙离子信号传递,影响线虫的活动和健康发育,这在衰老研究领域是重要新发现。罗怀容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了医学领域国际期刊《Cell Calcium》上。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究遗传与发育、生命节律、衰老与寿命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了新发现,罗怀容团队新的研究课题也得到了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对线虫、对衰老的研究将继续深入下去。
  “研究成果转化后,对阿尔兹海默症、心血管病等疾病的治疗和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罗怀容十分坚定地说,“选择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药理学研究,就是为了让更多老年疾病得到治疗。”

父亲眼中的大忙人 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

  对科研一丝不苟的罗怀容,对线虫研究得头头是道,却很难数清父母头上的白发。尽管老家泸县福集镇离泸州市区车程不远,但罗怀容每次回家看望父母时,也只是匆匆吃完饭,就要赶回工作岗位。“平时回家都不歇一夜就走,就算过年也只待两天。”罗怀容的父母嘴上念叨,仍默默支持着女儿,因为她是他们眼中的“大忙人”,更是他们心中的“骄傲”。
  看文献,带学生,搞科研,处理日常工作,是罗怀容每天都在重复做的事情。而周末,她也没有停下来,每周定时组织团队小组会议,和学生们一起讨论实验问题。
  罗怀容个子不高,留着短发,干练朴素。站在学生之中,她耐心地讲解问题,脸上时常挂着笑容,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和蔼可亲。
  在学生眼中,罗怀容是良师、是益友。西南医科大学药学院研究生冷若冰回忆起去年过年期间,他在研究上遇到了难题,打电话向罗怀容请教。“原以为老师在休息,但没想到她恰好在看文献,立马就和我讨论起来。”
  “科研工作一刻也不能放下学习,不然就可能会被超越。”罗怀容说,“老老实实做人,才能做好实验。”这也是她常常向学生强调的。
  2008年,罗怀容开始担任研究生导师。14年来,已培养30余名硕博士和博士后,有的学生已成长为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接棒衰老医学的科研教学。
  对于所取得的成就,在罗怀容看来,她只是作了应有的贡献。她把自己比作一块“砖”,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她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往哪里搬,就到哪里扎根。”
  如今,罗怀容又拥有了新的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她说,这既是荣誉,也是责任。“我将在科研创新上起到引领作用,继续奋斗在衰老与寿命研究前沿,为科技领域和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姜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