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内蒙古奶奶65岁开始识字画画 出书被赞写出“普通人的心灵史”
  • ·带读者纸上“游园惊梦”用文字重现古代名园景观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内蒙古奶奶65岁开始识字画画 出书被赞写出“普通人的心灵史”

秦秀英

秦秀英绘画作品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

  近些年,素人写作出书、画画办画展的案例并不少见。在他们的作品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不同寻常、彼此不同的人生故事。秦秀英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1947年生于内蒙古,念过一年半小学就辍学。之后,像无数个同时代的普通人一样,她在人生粗粝的道路上摸爬滚打,含辛茹苦,养育家庭。虽然她热爱自然,喜欢花花草草,内心有敏锐的感受力,但她大概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自己的生命会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机:重新开始学习识字,甚至开始了文学写作,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命记忆体验,而且作品得到了出版,引发很多读者共鸣。

儿子不愿看到母亲衰老
手把手教她识字打字

  2011年春天,秦秀英从内蒙古乡下来到上海,与在当地定居的儿子、儿媳一起住。儿子吕永林在大学里教创意写作,儿媳芮东莉当时在出版社工作,是一个自然笔记的爱好者和先行者。跟很多从农村到城市儿女家住的老年人一样,秦秀英除了做家务,不知道还能做什么。白天,儿子儿媳都去上班,留给她的是一个更大的空白。吕永林、芮东莉夫妇除了在日常的吃穿用度上孝敬母亲之外,还想到如何再给母亲“找点事做”,让她的精神世界丰盈起来。
  吕永林说:“我不愿意看到母亲从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都在衰老,而且因为收入和文化层次的原因,她的衰老速度会远远超过城市里的老人。我们子女要做的就是和时间争夺母亲。”
  儿子、儿媳于是开始手把手地教母亲秦秀英识字、写字,教她学电脑打字、上网。作为国内最早的自然笔记倡导者之一,儿媳芮东莉对做自然笔记有很大的热情。她让在大城市“无所事事”的婆婆跟着她一起做——用手绘的方式给大自然做记录,还引导婆婆把记忆里故乡的人、事、物都画下来。儿媳还会“辅导”婆婆,教她把游玩时拍的照片输入电脑,把好看的花草树木照样画下来,并写上日期、地点、天气等相关情况。这一切都按照要求认真完成,因为儿媳要“检查作业”。

七年前出版《胡麻的天空》
被誉为“发现母亲”的书

  秦秀英的文图作品受到出版社的注意和认可,2015年被整理出版成书《胡麻的天空》,备受好评。有人说,这是一本“发现母亲”的书。7年后,在儿子儿媳的鼓励和支持下,秦秀英继续写“好多没说的话”,讲述她的亲人、邻人的命运故事。在秦秀英的笔下,我们知道她的父亲是个做粉匠,爱听戏,老实巴交;她的母亲干活勤快、不记仇;乡村兽医邬生生医术高超,等等。这些人头脑聪慧,努力上进,是乡村生活亮光般的存在。除了写,她还继续画故乡的人物、植物、劳动场景等。20余位亲友故人、20种植物从秦秀英不愿放手的记忆里走出来,互相交织,勾勒出其生活过的河套平原60多年来的生态和历史。
  这就是2022年秋天出版的《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的由来。书中除了秦秀英的作品,还收入了儿子讲述母亲的文章、儿媳配合母亲文章所画的植物作品。秦秀英用自然笔记、农事笔记和社会生活笔记讲述天地万物,也讲述自己、讲述世事人生,整本书称得上是一部平凡又丰富的心灵史。
  拥有丰富的记忆是一回事,但将回忆写成有可读性的文学作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后者需要作者有足够的信息筛选、判断和文字表达能力。在众多纷纭的回忆中如何厘清线索,如何避免不把文章写成诉苦流水账,也是儿子儿媳特别“点拨”秦秀英的事情。
  跟不少老年人一样,秦秀英会反反复复对儿女絮叨早些年的生活苦难,儿子吕永林听多了有些不知所措,“一方面的确不喜欢反复听,另一方面,我也想让母亲的讲述能够从苦难中超越出来,找到一些美好的事情,将痛苦或者覆盖,或者修复。”儿子儿媳教母亲写,但并不直接代母亲写。因为母亲的记录有她自己的味道。
  《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中的大部分作品是秦秀英在老家完成的。2019年秋天,秦秀英回到内蒙古,远隔千里,“家庭写作工作坊”的视频会议从未间断,慢慢带出了一些本不在写作计划中的人。有一天,秦秀英做了一个梦,梦到一群仙鹤、好多白云,还梦到了已故多年的三妹。做完梦,她觉得应该写一写三妹。

展示书写的力量
普通人的口述历史被点赞

  书写的力量是超出想象的。儿媳芮东莉的感受是,“以前,听婆婆坐在小板凳上絮叨四姨们的命运,我苦恼且厌烦。如今,读着她的文字、看着她的图画,我却像上瘾一般,特别想走近那些逝去了的美好生命,想寻回那些失散多年的亲人,还有那些在苦难的日子里给予婆婆温暖的好心人。”儿子吕永林则感慨,“书里写了不少农村的老人,即便儿女孝顺,如果老人在晚年不能开启一种新的生命状态,儿女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维系也会比较苍白。我很高兴母亲找到了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找到了能够支撑精神世界的东西。”
  一般情况下,人到老年,生命的半径会变短,生活的世界会变小变窄。但是秦秀英人到老年却能越活越宽广、越活越精神。这跟儿子儿媳对她“再教育”式的帮助和鼓励分不开。尤其是儿媳担当了她的老师角色,婆媳关系变成师生关系,难能可贵。子女“反哺”长辈,令人感动。
  这些年“口述历史”开始受到重视,但常见的是知识分子执笔,口述者也多为名人。像秦秀英这样的普通人,人到老年,拿起笔记录自己的生命史,非常罕见而宝贵。这一行动也得到很多人的点赞,包括著名作家刘震云。在为《世上的果子,世上的人》和《胡麻的天空》所作的两篇序言中,刘震云特别提到,秦秀英的记录,彰显了普通人记录日常生活、书写民间记忆的价值。
  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吴雨珂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