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看成德眉资协同发展共绘生态圈
  • ·第五届国际金融科技论坛在成都温江开幕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携手构建绿色生态发展格局……

看成德眉资协同发展共绘生态圈

绵竹清平镇转型发展。王平摄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11月3日上午,成都市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生产车间里,摆放着的枯枝落叶粉末散发出阵阵木质清香,这些粉末是由工人们用破碎机处理而成,经过压制、发酵等加工程序,粉末将“变废为宝”,成为燃料棒、有机肥料或淤泥中和剂,送至燃烧厂、园林、淤泥厂等地。
  这是一种新的“绿色垃圾”处理方式。“淤泥经过中和酸碱度后再排出,对环境更友好,用落叶做成的燃料棒可以有效减少颗粒物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及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质,确保不对周边环境产生环境污染。”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午后,眉山市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里,白鹭成群,大片的芦苇、蒲草在风中尽情摇曳,清澈的湖水下,苦草、水蕴草等植被直立水中。公园里各类植物景观带给人视觉清新的体验。这片3500亩左右的湿地,在城市中起到了净化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这两个镜头,是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地探索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缩影。
  同一片蓝天下,成德眉资四地如何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11月3日、4日,“共筑高品质生态圈共绘都市圈蓝图”媒体行活动走进成都都市圈寻找答案。

以绿色打底促产业升级
四地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我们基地每年可处置利用绿化废弃料约10000吨,产出相关衍生产品约4000吨。这种用‘生态办法’解决‘绿色垃圾’的新路子,带来了社会经济‘双收益’。”金牛区绿化再生资源利用基地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净化生态环境,提升空气质量。
  不仅是金牛区,在成都都市圈,成德眉资四地在加强环境污染联防联控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生态价值有效转化的路径。
  11月4日,采风团从眉山市出发,驱车142公里,到达资阳市乐至县现代蚕业产业园,窗外是一望无际的桑树园。
  乐至蚕桑有着1500年的悠久历史,如何助推产业迭代升级?绿色低碳是其中的关键。“我们采用机械化、智能化养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蚕沙堆肥还田等新技术,削減单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30%,实现了绿色、有机、生态,着眼可持续发展。”该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
  转型升级的不仅是乐至县。德阳绵竹市的清平镇原本是一个因矿而生、因矿而兴的小镇,2017年,小镇开启转型之路。
  五年来,清平镇摇身一变,建成小火车观光环线、七个旅游综合体,全镇吃上“旅游饭”的商户从8户增至200余户,建景区、增产值、创业态,绿色打底,小镇开启转型升级“加速度”。
  “我们把全镇当作一个景区来规划,把村庄当作景点来设计,把庭院当作花园来改造。”清平镇相关负责人说。
  纵观德阳全市,近年来加大了重点行业智能化、清洁化、低碳化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以绿色打底,树立城市竞争新优势。

从各自发力到协同共治
四地携手构建绿色生态发展格局

  眉山市青神县,有一座以竹为主题的竹林湿地公园。公园以竹林景观为基底、以东坡文化和竹文化为背景,以青神竹编为特色,汲取中国古典园林之精髓,融入川西园林风格。
  “整座公园通过汇集农灌尾水引入湿地,经过生态净化后排入自然水域,对修复河岸植被生态环境、提高水域生态指标、改善水质等起到了积极作用。”该公园相关负责人说。
  德阳绵竹市以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为抓手,完善生态保护机制,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同时,精细开发特色种植业,培养特色农产品,发挥生态功能,放大生态优势,坚持农业强基。
  近年来,成德眉资四地从各自的特色资源禀赋入手,开展了多元化的绿色探索。
  从各自发力到协同发展,2021年,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提速,成德眉资四市“抱团”聚力,在大气治理、生态建设、污染防治、联合执法、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了诸多合作,有力地助推了生态环境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展开建立成德眉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探索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的科学路径等工作,进一步促进成德眉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四地不仅在生态共治上发力,也在生态共建上加速。成德眉资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培育打造同城化绿色发展示范区,资阳乐至县的特色花卉苗木将被运至龙泉山种植,丰富龙泉山生物多样性。据悉,资阳市部分区域将作为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协同区,打造资阳(乐至)苗木花卉繁育基地,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提供苗木花卉。
  类似互动在未来将有更多呈现。
  据了解,成都都市圈将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一起探索生态价值转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