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会客厅-
A12会客厅
  • ·打唱演合一,讲好故事是第一要义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张徐与金钱板的不解之缘②

打唱演合一,讲好故事是第一要义

《车耀先》剧照

张徐在话剧《茶馆》中表演金钱板

青年张徐表演金钱板

  张徐(中)与搭档一起表演三人金钱板。

  已故金钱板大师邹忠新,生前对徒弟张徐的评价很高:“我喜欢这个徒弟,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二一个呢,我这个徒弟娃娃正派,不乱来,孝心好得很,我喜欢德行好的娃娃。他学得很好,而且他把金钱板改革得好漂亮。”
  在金钱板表演形式方面,金钱板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张徐作出了很多改革尝试:比如借用数来宝、相声手法,创新出“对口金钱板”和“竹板对打”的表演形式,又如借用综艺节目的手法,创新出融金钱板、快板、盘子、微型小品于一体的“四不像”,再如借用化妆相声和小品的手法,创新出金钱板小品等。
  在演出时融入歌唱,这也是张徐的金钱板最不同于师父之处,但“歌唱也是为内容服务的”,张徐解释,“音乐能给人带来韵律上的享受,但不能为歌唱而歌唱,必须情绪到位。看见小河潺潺和大江大河需要不一样的唱腔,二者不可唱反。”

重新定义金钱板 打唱演为讲好故事服务

  多年探索,张徐对金钱板有了自己的理解。“我师父认为,金钱板有‘三好’——打好、唱好、演好,其中‘打’为‘三好’之首。在我看来,讲好故事是金钱板表演的第一要义,也就是打、唱、演要做到三者合一表现故事内容,所有的都是为讲好故事服务。”
  采访中,张徐还向封面新闻记者阐述了他对金钱板的定义:“一,文本上没有特定句式,突破以前七字句、十字句的限制。看内容需要,想长就长,想短就短;二,节奏上拒绝一成不变,根据内容所赋予的情绪、情境、情感等表现需要,让节奏变化多端、快慢结合、起伏跌宕。”这是张徐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对金钱板作出的延伸性发展。
  在一次与一位北方快板书大家的交流中,张徐表演了一段自己的创作,这次表演被对方称为“Rap”,这个极具当下流行色彩的形容,让张徐看到了对方对自己的肯定。谈起这件事时,张徐几乎笑眯了眼,那是独属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自信和自豪。
  “三是表演上既要借用话剧影视中的表演体验性,又要跟上时代。”由于金钱板受川剧影响较大,表演的成分很多,张徐认为表演不能浮于表面,“虽然我们不能成为那个角色,但是我们要体会那个角色的心境,要有故事性和体验感,这样才能做到真情流露,表演情绪才不会肤浅。”

金钱板再发展 “技”与“艺”相辅相成

  采访中,张徐特意用戏曲中的“开门”手势,解释何为跟上时代。“旧时的门多由两扇门组成,设有门栓,开门时需要先抽掉门闩再向两侧推开,而现在的门大多只有一个门扇,单手旋钮门把手就能打开。”正是因为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才有了张徐对金钱板传统表演形式的“再发展”。
  同时,他对“技艺”二字的理解也鞭辟入里。“如果说打、唱、演是‘技’,那么讲好故事就是‘艺’的部分了。从单纯的技术来讲,比如在舞台上要欲左先右、欲前先后等,这些程式化的东西是演戏的技术。当这些被化为己用,在舞台上主要还是靠艺术去表现这个人物。”
  张徐立志把这种观念传承下去。他在教导徒弟时说,“比起‘技’上的不足,更要注意讲好故事,别把‘技’和‘艺’的位置弄颠倒了。”
  谈及教徒弟,张徐还向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他对“师生”与“师徒”的不同理解——前者侧重于知识经验的教学,后者更注重为人修养、道德品质的培养。“我们非遗行当里讲的是师徒,师父教‘技’,也教‘艺’,教徒弟如何为人处世。‘艺’与人品有关,‘技’好的‘艺’不一定好,‘技’不好的‘艺’一定不好,‘人品’不好的‘技’不一定不好,但‘技好’而‘人品’不好的‘艺’一定不好。”
  这段似乎有点拗口的阐述,实际上暗含着张徐教徒弟的要求之严。所以,张徐至今收徒不超过20个,“我的徒弟不多,因为我觉得教徒要负责,徒弟多了就不容易负责了。”但对于其他金钱板爱好者,凡是来虚心求教的,张徐也毫不藏私。只是对徒弟,张徐要教的东西更多,尤其对“艺”要求更严。

借助短视频 不遗余力推广金钱板

  如今在四川,以金钱板为专业在舞台上坚持演出、同时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金钱板代表性传承人”称号的,只有张徐。对此,张徐仍然保持着自谦,“我就是把‘邹派’传承下来,在此基础上融入我的东西,再把这些教下去,至于最后有没有形成‘张派’,那是我徒弟和其他金钱板爱好者的任务了。”
  张徐在对金钱板的宣传上不遗余力,要让金钱板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
  今年5月,张徐在徒弟们的协助下,开通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不定期分享自己的段子,进行金钱板讲解。“短视频是一个宣传、推广机会,我可以一段一段地录,一次讲一个点,积少成多,等我老了唱不动了,这些全是资料,是可以用来讲课的。”他说。
  张徐还特别注意到了近几年兴起的“国潮”热,为此,他主动将自己的表演视频上传到网络播出平台,用优质内容吸引受众目光,进而培养、留住爱好金钱板的观众。而且由于这两年线下演出受到一些影响,张徐开始尝试金钱板的线上直播。
  至于以后会不会做一档综艺节目来宣传金钱板,张徐并不十分看好,“节目源是一个重要问题,没有足够优秀的节目,很难支撑下去。”同时他认为,金钱板属于地方曲艺,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对观众的要求比较高,至少要能听懂四川话,所以金钱板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不能不传播,随着传播工具的发展,至少目前在曲艺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金钱板。”

保护文化根脉 让非遗表演入心入情

  张徐十分反对外界用“创新”这个词形容自己,在他看来创新的本意是从零开始,但是金钱板不一样。他强调:“我是把师父的金钱板继承下来了,是在师父的基础上继续创作研究,这叫继承发展,或者延伸,不能叫创新。”这也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推翻再造,而是要在继承中实现创造性发展。
  人们常常用“活化石”来形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个“活”字在张徐眼中,来源于它深深根植的“根文化”——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是生生不息、不断发展的,所以金钱板艺术从根源上来说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保护非遗实际上是在保护一种文化,而不是这种艺术形式,文化才是我们的根。即使一种艺术形式消失了,但还有源于这种文化的其他艺术形式在源源不断地产生。之所以保存这个形式,就是要借助它,用文化的力量统一大家的心灵,让心灵形成共振。”张徐说。
  历史的前进和时代的变迁导致非遗文化依附的生存土壤始终是动态的,在这种情况下,非遗要传承就要学会主动适应,调整自己的步伐,与变化中的环境始终保持自洽。只有跟上时代脚步,才能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发生心灵上的碰撞,让表演入心入情。
  “跟不上时代的东西最终只能以博物馆展品的形式留存下来,但是大家很难再看到它的活力。对金钱板来说,舞台才是展示它魅力的地方。”这也是张徐一直坚持舞台演出的原因之一。
  始于兴趣,臻于匠心。65年风雨,在张徐脸上完全没有留下应有的痕迹,他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充满着真诚与热情,就像他手里的金钱板一样,永远活力四射、耀眼非常。接下来,他还会继续磨砺,在金钱板传承和推广之路上永不停歇……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赵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