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国家话剧院导演谢可
亲情、友情、爱情都围绕“家”展开。
近日,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豆汁儿》上演,这部被观众称为“最有烟火气的话剧”已入选2022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剧目。极具老北京特色的“大取豆汁店”被搬上舞台,舞美灵活运用带有老北京特色元素,给观众一种既真实又写意的视觉体验。
封面新闻记者在国家大剧院采访了导演谢可,听他在后台聊起了“戏里戏外”的创作故事。
话剧《豆汁儿》2018年开启首演后,每轮演出都好评不断。这部剧讲述了老李一家经营祖传豆汁儿店40多年,大龄未婚的女儿却一心想改变经营方式,留学归来的儿子为了创业在外借钱,陪伴多年的老伙计因不愿成为店里的负担想不辞而别……正当店里乱成一团糟时,老李又检查出癌症,一场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就这样在“大取豆汁店”上演。
谢可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作为“90后北京土著”,他对北京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理解,更想把北京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注入剧中。
《豆汁儿》将当代北京胡同文化浓缩在舞台上,除了儿化音、逗贫嘴等老北京语言上的美学,还有胡同中的建筑美学,京味乐器与服饰上的创新,更多的是老北京人的情感美学。谢可表示,与前几轮演出相比,本轮演出在剧本、舞美、音响、道具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提升,“为体现传统手艺与匠人精神,也将采风中学到的绿豆挑拣技术、包装工艺等呈现在舞台上。”
为了让舞台效果更逼真,谢可带领剧组吃遍了北京的豆汁儿店,“在人物造型方面,借鉴了胡同里的真实人物。通过观察人物,把形象塑造得更加真实。”
谈及演员的要求,谢可表示,“舞台上要把北京味儿说出来,把握趣味性,这其实有一定难度,也是排练中不断磨合的一个重要的点。”
小人物的家庭故事,如何引发戏剧矛盾冲突?谢可告诉记者,这部戏的内核就是“家”,大取豆汁店发生的冲突可能都是家庭小事儿,但对每个人物来说,内心都有极大波澜。剧中的烟火气息就是想让观众找到自己的影子,思考与家人的沟通和相处方式,同时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亲情、友情、爱情都围绕“家”展开,每一个人在平凡中去感受生活真正的意义。
以小见大,诙谐中不乏感动,以轻喜剧风格展现北京人的生活风貌,并以独白叙述方式为载体,架起一座现实主义戏剧通往实验戏剧的桥梁,《豆汁儿》演绎的不只是发生在北京的故事,更讲述了中国家庭的亲情与爱情。
本轮复排《豆汁儿》,加入了许多当下潮流元素,元宇宙、人工智能、汉服等均有体现。谢可说,加入这些元素与时俱进,是希望把这部剧传播给更多年轻群体,让他们对北京特色传统文化有更深一层的了解。
封面新闻记者粟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