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成都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锚定制造强市目标

成都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

王小琪

银河磁体总经理吴志坚

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才能在产业链上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和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建设制造强市,成都早已展开行动。赛迪顾问日前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根据最新公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名单,成都入围前十,名列第九。在成都“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成都将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发展质效和国际竞争力整体水平进入国内制造强市前列,成为国内先进制造业领军城市。
  11月18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按下了建设制造强市的“快进键”。大会强调,坚定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在做强城市发展核心优势中,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和全省发展大局。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罗田怡

“建圈”加“强链”重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成都在制造业上的进步:从2012年到2021年,成都制造业增加值从2611亿元跃升至4842.4亿元,年均增速7.4%,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4,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成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4.3%。
  近年来,成都从率先在全国启动编制《成都制造2025规划》,到印发《成都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一系列举措坚定了成都深入推进“制造强市”的决心。一直以来,成都坚持把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以产业“建圈强链”理念变革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经过多年培育发展,成都已构建起涵盖38个大类、184个小类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居全国第8,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为制造强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前,成都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和航空航天、高端软件等8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电子信息先后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踏上新征程,成都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迈进,时间表、路线图愈发清晰。产业生态“建圈”,重点产业“强链”,成都坚定不移推动建圈强链战略,是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体系关键一步。
  成都如何做?大会指明了主要路径,聚焦“强主体”,引优育强促进产业夯基固本;聚焦“强创新”,协同转化服务产业发展所需;聚焦“强空间”,节约集约推动产业精明增长;聚焦“强人才”,创新机制打造产业人才高地;聚焦“强配套”,专业高效赋能产业提质升级。
  自2021年底提出“建圈强链”以来,成都陆续确定了12个产业生态圈、26条重点产业链。26个已然成“链”的重点产业,在“圈”里通联上下游、左右岸,活力增强,在“链”中提升产业能级、核心优势,竞争力彰显。

专访企业
两次上榜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链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初冬时节,成都高新西区,成都银河磁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磁体”)的车间内,轰鸣声中,多台机器运转。随着压机上的操作设备一起一落,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磁体出现在眼前。
  随着近日成都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召开,制造企业再次进入人们视线。作为成都高新区的磁性材料企业,银河磁体曾凭借着“粘接稀土永磁元件”这一主营产品,连续两次夺得含金量十足的“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奖项。
  “我们想努力在这个行业里面把它做到最好,做到全球最好,所以,我们坚持精益求精。”银河磁体总经理吴志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吴志坚举例,磁体做好了之后,有一道工序叫充磁,充磁有一个充磁夹具,而夹具需要自己来设计制造。一个充磁夹具的成本大约是1500元,最开始夹具的平均寿命大概在5000次,每个产品在充磁这道工序消耗的充磁夹具费用就是0.3元。
  “如果每道工序都这样耗费的话,这个产品根本没有钱赚。”吴志坚介绍,后来公司通过不断改进,把充磁夹具寿命从平均5000次提高到1万次、3万次、10万次……通过三到四年的努力,让充磁夹具的寿命平均达到了30万次以上。
  同时,银河磁体获评新型材料产业链链主企业。如何发挥链主带动作用?吴志坚表示:“以前我们购买装备需要到上海、安徽等地,现在成都也有这样的企业了。像我们做磁体用的一些原料,以前更多是在内蒙古包头那边购买,以后我们可能会转向四川这边的厂家购买。”
  此外,公司现在正在扶持成都周边的供应商,希望他们成长起来后,能满足企业的要求。“链主企业应该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今后会更加用心。”吴志坚表示。

专家把脉健全激励机制 强链补链完善短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当下,多个城市都将目光瞄准了“制造业”。打造制造强市,成都优势何在?
  “制造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生态的竞争。”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部研究院投资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小琪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成德眉资同城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多重背景叠加下,为成都制造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制造业是国之根基,同样是省之大计,也是立城之本、兴市之要,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与其他很多城市相比,成都有共性,也有特色优势。”王小琪举例,成都各类高校集中,创新资源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同时,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成都用地、人工、能源等要素成本较低,也是发展制造业的优势之一。
  同时,成都仍存在部分短板。“比如成都部分传统制造产业的数字化和现代化水平较低。”王小琪说,对大部分发展制造业的城市来说,产业链核心技术的缺失、供应链稳定性不强的问题,在成都同样存在。
  例如,成都食品加工产业同样基础深厚,拥有悠久历史。“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这些传统制造业同样面临升级改造的问题。”王小琪表示,如何推动这些传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改善短板?王小琪说,首先要进一步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进程,提高科研技术成果的转换率和产业应用率,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激励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力度。
  同时,进一步强链补链,将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包含前端的研发设计与后端市场开拓,“因此,我们还要注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王小琪建议,不仅要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同样要培育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让中小企业齐头并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