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会客厅-
A12会客厅
  • ·放牛娃一首歌唱出川剧艺术之路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肖德美的川剧文生情缘①:

放牛娃一首歌唱出川剧艺术之路

肖德美

肖德美(左二)主演《芙蓉花仙》。

青年肖德美

蓝光临(前)与肖德美。

  

匠心

  “云飘飘雾漫漫,赤练飞舞九重天,云雾深处霞光艳,百花翩跹众花仙……”12月7日,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面对面专访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肖德美,清唱了一小段他的代表剧目《芙蓉花仙》。
  尽管距第一次出演《芙蓉花仙》男主角“陈秋林”已经32年,但他的嗓音依旧高亢、清亮,面容丰神俊朗,眉眼流转间尽显小生风采。
  自信地向镜头打了声招呼后,肖德美向封面新闻记者独家讲述了他与川剧的缘分。

偶遇招生 千余考生中脱颖而出

  肖德美本名肖得美,1966年出生于大巴山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小时候他常常与兄弟姐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放牛一边唱山歌,“唱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当地的民歌,如果有川剧演出,也会追着去看。”
  高高的戏台上,演员们画上脸谱、身着华美的戏服,举手投足间,一句句饱含感情的唱词气韵深长,肖德美就站在台下跟着一起咿咿呀呀。此时的他从没有想过自己将来也会从事川剧表演,并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如果说川剧是一座具有强吸引力的磁场,那么肖德美与川剧大抵是冥冥之中缘分使然。
  时间回溯到1978年,那天是周五下午,正在上学的肖德美准备和同学们一起放学回家取粮,在校门口遇见了巴中川剧团少年班正在招生。要知道,当年能够进剧团学川剧,无异于捧上了“金饭碗”。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肖德美由音乐老师带着前往面试现场,在考官的要求下,他唱了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唱至中途,在场考官们无一不被肖德美这副天然的好嗓子惊艳,当即要求他留下电话,回家等消息。“那时候我们村子都没电话,我留的还是镇上我叔叔家的联系方式。”肖德美说。
  当时,一心视华罗庚为偶像、想当数学家的肖德美,并没有将这次面试放在心上。直到叔叔将复试通知告诉肖德美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天赋。因为家境并不富裕,肖德美拿着借来的两块钱,一个人前往县城参加川剧团的复试。
  现场1300多名少年男女参加复试,竞争激烈。从形象考察到嗓音条件再到模仿能力,肖德美一路绿灯,顺利通过复试,成为35名川剧少年班学员之一,踏上了一条从未想过的川剧之路。

意外受伤 打开川剧文生之门

  来到少年班之后,肖德美开始了长达6个月的集中培训,唱、念、做、打样样从零开始。尤其是练软开度,需要站立着将腿掰到头顶,13岁的他吃尽了苦头。受伤也是难以避免的,一次训练中,他的大拇指骨折,只好坐在一旁看别人排练。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时的业务副团长曹素珍老师路过,一眼看中了这个英俊小伙,“老师走过来,把我的眼角向两边提拉,说,这个娃娃可以,去学小生吧。”
  肖德美明白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他倍加珍惜,从不懈怠。俊俏的外形、清澈的嗓音是他与生俱来的天赋,而那6个月摸爬滚打流下的汗水与泪水,让他洗尽铅华。慢慢地,在自己的努力和启蒙老师张学焕的悉心指导下,肖德美开始在巴中地区崭露头角,接连出演了川剧《踏伞》《白蛇传》两个剧目,并在《白蛇传》中饰演男主角许仙,受到当地很多观众喜欢。
  之后,巴中、重庆、成都,从工厂到学校,从乡镇到农村,肖德美的脚步遍布四川的很多角落。每次演出后,他都会受到热心戏迷的追捧,一碗碗鸡汤、一篮篮鸡蛋被送到剧团,他俨然受到一个小明星的待遇了。
  观众的热情让肖德美动容,即使现在已经有了《芙蓉花仙》《诗酒太白》《草鞋县令》《柳荫记》《绣襦记》《碧波红莲》《飞云剑》《放裴》《石怀玉惊梦》《水牢摸印》《逼侄赴科》《踏伞》等百余出代表剧目,成功塑造了风流潇洒型、温文尔雅型、瓜嗲魅秀型、气派官绅型等众多文生形象,肖德美依然对那些喜爱他、喜爱川剧的人们充满感激。

毛遂自荐 成川剧名角弟子

  “更阑静,淡月色,怀玉低头心忐忑……”已故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被形容为“一曲惊梦惊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当年,《石怀玉惊梦》在巴中上演时,同时被惊艳到的还有少年肖德美,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拜蓝光临先生为老师!
  1986年,那时的肖德美没有任何人引荐,也不知道蓝老师家住哪里,但凭着一股拼劲儿,他拿出仅存的300多元钱,赶通宵火车来到成都,选择了一家便宜的旅馆入住。为了达成拜师的目的,他买了一本蓝光临先生的画册,其中既有剧照,也有生活照,开始“按图寻师”。
  “我找到锦江剧场,看到预告说晚上有《红楼惊梦》的演出,我想老师一定会看这部戏,就买了一张丙票。”演出开始,肖德美没有马上坐到自己的位置上,而是拿着戏票在座位席一排排地寻找,“走到倒数第三排,我看到蓝老师就在那里!”
  终于见到了川剧名家蓝光临,肖德美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立马跟老师打了声招呼,“我正准备给他说拜师的事儿时,他因为有事就跟身边人一起出去了。”
  第二次见面,肖德美打听到蓝老师在四川剧场演《石怀玉惊梦》。这一次,他摸到后台,见到了蓝光临,表达了拜师的意愿。“我说,‘蓝老师好,我是达州的,我想拜老师为师。’老师看到我说,‘你是达州的?离成都太远了,我不收‘挂名’学生。这样吧,我要去演出了,你在下面看戏哈。’”演出临近,肖德美只好回到观众席看戏,意欲等演出结束后再联系老师,“结果演出完,我去后台,老师已经走了,我再一次和老师失去联系。”
  彼时,肖德美已经在成都耽搁了几天。正巧传来四川省川剧学校明星中专班招生的消息,已经在巴中小有名气的肖德美欣然前往报名。“当时只有在全省得了一等奖的才能进这个班。我只是在巴中得了奖,应该没有资格报考。于是我就跑到校长那里毛遂自荐。”凭借一副好嗓子和身段,肖德美的名字被记在了录取名单上。
  时值8月,中专班却要到10月才正式开课,其间两个月肖德美显然不可能留在成都,但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回家。“我一定要跟老师联系一下,没有电话那就写信!”
  信写好了,没有地址怎么办?肖德美想到两年前的1984年,他曾到成都汇报演出,在锦江剧场门口买蓝光临老师《石怀玉惊梦》的磁带时,案台后面的小姑娘正好是蓝老师的幺女。“当时我就跟师妹说,‘二天我要拜你爸为师’,她笑了笑说‘要得嘛’。”于是他赶紧到锦江剧场去寻,小姑娘却已不在,辗转多处,终于找到了小师妹,要到了蓝老师的地址。在写地址的时候还出了一个小插曲,“水碾河路西几栋几号,我不了解成都,把‘路’写成了‘陆’,老师居然收到了。”用一句网络流行语形容说,肖德美乃“天选之子”。
  情真意切的千字拜师信,让蓝光临老师感动不已,最终决定收下这个来自大巴山的放牛娃。回到旅馆的肖德美听到门口老大爷的口信,他欣喜若狂,当即提着从家乡带来的黑木耳前往蓝老师家。
  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肖德美历历在目,8月的成都暑气难消,蓝老师拿着一把蒲扇,坐在门前的凳子上慢慢地摇着。等肖德美满头大汗找到水碾河路西26栋1单元5楼10号时,见到的就是这一幕。“你师娘买菜去了,你中午就在这吃饭。”肖德美模仿着36年前蓝老师的口吻,向记者重现了当时的拜师场景。“那天中午在饭桌上,我唱了老师的《石怀玉惊梦》,一百句唱完,师娘说‘有你们老师的味道’,就这样,蓝老师在饭桌上就把我收下了。”
  勇敢、真诚、坚持,肖德美的拜师经历一波三折,也让老师看到了他身上这些可贵的品质。在蓝光临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肖德美孜孜以求,不断汲取川剧养分,逐渐成长起来。
  封面新闻记者荀超实习生赵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