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过去五年审理涉黑恶案件1804件
  • ·五年办理各类案件107万余件 为四川提供法治保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省检察院工作报告:

五年办理各类案件107万余件 为四川提供法治保障

  1月12日,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葛晓燕作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全省检察机关主动适应多重改革叠加带来的新变化,厘清四川检察“三个坚持”“五个进一步”的发展思路,实现了在检察职能调整中转型发展、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创新发展、在检察队伍自我革命中高质量发展,共办理各类案件107万余件,为四川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起诉涉黑恶犯罪8963人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四川检察机关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扫黑除恶从专项斗争到常态化推进,起诉涉黑恶犯罪8963人。率先在全国开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专项行动”,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12566人。同时,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不懈怠,对收到的27722件群众来信做到7日内程序性回复。
  四川检察机关在全国率先推动设立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基金,对9600人发放司法救助金,防止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同时,四川检察机关全面推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全面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56331名犯罪情节轻微可不判刑的行为人没有被起诉,没有被贴上罪犯标签。在立足办案“治已病”的同时,更加注重“抓前端治未病”,全省结合办案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5995份。
  此外,四川检察机关妥善办理涉“老油”火锅公益诉讼系列案件,酌情提出惩罚性赔偿金,既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又让个体经营户不因一时违法而倾家荡产,形成社会负担。

“四大检察”齐头并进

  五年来,四川检察机关主动适应职能重塑,通过机构重组、机制重建,将检察职能从刑事检察“一家独大”调整为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齐头并进:做优刑事检察、做强民事检察、做实行政检察、做好公益诉讼检察。
  其中,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四川检察机关专门设立公益诉讼检察机构,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检察案件36903件,2022年办案数量较2018年增长2.3倍,办案数量和质效居全国前列。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公益损害问题,连续3年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督促修复被污染、破坏、违法占用的林地、耕地、湿地、草原4.3万余亩,查处销售伪劣食品290余吨,收回养老基金、医保基金、耕地占用税等国有财产损失3.5亿余元,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18.5亿余元。以磋商、圆桌会议、检察建议等方式促使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及时履职,99.6%的公益损害案件在诉前得到解决,以最少的司法投入获得最佳社会效果。

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过去五年,四川检察机关在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出台保障民营经济“川检10条”,开展涉企刑事案件挂案专项清理,清理挂案788件,依法监督撤案782件,不让悬而未决的案件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
  跟进服务重大战略部署。四川检察机关建立川渝检察协作省级框架和成德眉资“4+2”等70余项机制,推进四川与重庆司法理念和办案标准的统一,护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全国率先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办公室,起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398人。首创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被国务院评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是全国检察系统唯一入选案例。

切实保障民生民利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四川检察机关开展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行动,突出惩治盗窃、诈骗、敲诈勒索等多发侵财犯罪,起诉82940人。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起诉制售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2716人,办理“问题肉制品”“问题保健品”等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953件。加大网络时代泄露贩卖个人信息、酒店偷拍、网络暴力、网络诽谤等犯罪打击力度,起诉1427人。
  联合省妇联建立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作十项举措,开展困难妇女专项司法救助活动。开展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起诉以“投资养老”“保健治病”为幌子的坑老害老犯罪418人。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有爱才能无碍,让老年人、残障人士放心出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