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打工30多年 返乡农民工当上桑园老板
  • ·280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点亮南充夜生活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打工30多年 返乡农民工当上桑园老板

55岁的黄久林夫妇主动转型,在家乡广安租了80亩桑园养蚕

冬季的桑园。

  黄久林夫妇正在桑园里进行冬管工作。

  “修剪的桑枝要卖钱,过了元宵节菌业公司要来收!”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尚在过节走亲戚的老黄,心里已开始盘算着桑园开工的事儿。
  老黄叫黄久林,1968年生于四川广安。老黄夫妇长期在云南昆明建筑工地打工,在打工群体中,55岁的老黄夫妇算“高龄”了。2022年2月,夫妇俩主动寻求转型,在交纳5万元保证金后,在广安市武胜县猛山乡租了80亩桑园,成为一名小老板。春节前老黄算了一下:2022年给务工村民发了10多万元工钱,自己净利润还有12万元。

“在工地干了30多年,转行能干什么?”

  “去年春节前,我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转行当桑园小老板刚好一年。”老黄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老黄老家在广安乡下。30多年前,他开始到昆明建筑工地打工,后来娶妻生子,妻子也随他到工地打工。
  在辗转各建筑工地中,“小黄”变成“老黄”。随着年岁渐长,他的身体大不如前,工作越来越不好找。
  相关资料显示,男性农民工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被称为“超龄农民工”,年龄在50周岁以上被称为“高龄农民工”。老黄夫妇都属于后者,早晚面临着转型。
  “在工地干了30多年,转行能干什么?”年过五旬后,没多少文化的老黄,忧愁越来越浓烈。

“投资几万元,我转行当上小老板”

  2022年1月,老黄返乡过春节。他没有想到,春节过完后就逆袭当上了“老板”。
  原来,离老黄老家50公里远的武胜县,是四川蚕桑大县。广安唯一的集蚕桑生产、蚕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一体的企业——四川安泰茧丝绸集团就在武胜。该集团每年要收购大量蚕茧,带动了武胜蚕桑产业发展。武胜县猛山乡还被中国蚕业学会授予“中国蚕桑之乡”。
  猛山乡有一个占地1.1万亩的高标准、高质量桑园。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当地政府和茧丝绸企业把1.1万亩桑园“化整为零”,分块出租,并出台优惠政策,引导返乡农民工以“返租”方式承包经营桑园。蚕茧由当地茧丝绸企业按保护价收购。
  2022年春节,老黄从武胜农业部门和茧丝绸企业了解到“返租”政策,2月采取行动:承包经营80亩桑园和600多平方米蚕房。承包期限为3年。
  当80多亩桑园的老板,要投入多少钱?老黄为记者算了一笔细账:现场交了5万元保证金(3年期满后退还),自己还要准备2万多元的蚕种和药钱。土地租金优惠后每年交2.4万元左右,但这笔钱从今后的茧款里扣,不用现场交。“所以身上有七八万元现金就可开干……这简直是给我这样年龄的农民工转行量身定制的。”老黄说。

“没有养过蚕,专家教我学技术”

  老黄夫妇都没栽过桑、养过蚕,对技术活儿一窍不通。对此他们一点也不担心,“农业部门不定期组织学习技术,杨老师等专家还手把手教我们。我们学习都是免费的。”
  老黄口中的杨老师叫杨建林,是省劳模创新工作室专家、高级农艺师。当地聘请杨建林驻点武胜,传授、指导桑蚕技术。武胜的业主、蚕农几乎都认识他。
  在老黄的手机上,有一个“栽桑养蚕微信群”,群里成员有蚕农、技术员、专家、农业部门工作人员等,杨老师也在群里。“有什么问题,我就拍下来发在群里,向杨老师请教。同时需要杨老师到现场时,他还随叫随到。”老黄说。
  经过一年实践,老黄夫妇学会了栽桑养蚕技术。

“忙时请20多人,一年工钱10余万”

  2022年2月中下旬,桑树渐次吐出嫩芽。4月,老黄的第一季幼蚕开始啃食嫩桑叶。“我和我老婆一般活自己干,但蚕成长到大量啃食桑叶阶段时,就必须雇请村民帮忙采摘桑叶,最多一天我请了20多名村民。”老黄回忆。
  作为“前资深农民工”,老黄夫妇对前来务工的村民很友好。老伴为务工村民煮饭,提供免费午饭。老黄则同村民一起劳作。工钱一天70元-100元,从不拖欠。
  第一季蚕结茧了。当地茧丝绸企业统一收购蚕茧。得到的茧款又用于资金周转。老黄看到了希望。
  从4月-10月,老黄一共养了6季蚕。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桑园进入冬季管护阶段。老黄夫妇清理杂草,修剪枝条。“管护得好,每年每亩能获得200元管护资助,并且修剪下来的桑枝也可变成一笔收入。”老黄说。
  武胜有一家菌业公司,粉碎桑枝制成菌包生菌。桑树修枝时,农业部门就联系菌业公司到各桑园收购修剪的桑枝。“已同菌业公司约好了,元宵节后来收购,这些枝条可以卖4000元左右。”
  春节前,老黄盘点了一番:2022年毛收入30余万元,除给务工村民发了10多万元工钱和其他开支外,净利润有12万元。“我自己挣的是现钱,还给村民发了工钱。”老黄对2022年的收成感到满意。
  据悉,武胜有35人通过“返租”方式,租赁经营了1.1万亩桑园中的4000多亩。35人中,“高龄农民工”和返乡农民工占较大比例。
  返乡农民工还可享受优惠政策“返租”桑园当老板不?当地农业部门的回答是“可以”!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汪仁洪
延伸阅读
五部门联合发文
要求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50岁以上农民工的比重不断攀升,从2017年到2021年,5年中占比分别为21.3%、22.4%、24.6%、26.4%、27.3%。
  2019年起我国部分省份相继出台“清退令”,要求年龄在60周岁的男性农民工和50周岁的女性农民工,不得从事建筑施工作业。
  2022年11月,人社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不得以年龄为由“一刀切”进行清退。
  可见,高龄、超龄农民工该怎样转型,收入、养老如何保障,已经成为一道现实课题,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