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获得46388票 封面宝贝“萌主”诞生
  •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促研发忙生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拼经济力争“开门红”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促研发忙生产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刚刚获得A+轮融资的至善唯新加大研发投入。

  齐碳科技生产人员忙着基因测序仪的组装和调试。

  伴着和煦的春风,沿着成都剑南大道一路向南,很快就来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在这片44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处处涌动着拼经济、搞建设的活力与干劲。实验室内,研发人员忙着新药研发、设备调试;建设工地上,工程车进进出出运送材料,工人在各个区域有序施工,一个个大型项目加速成型……
  当前,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榜样中国·2022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活动”投票正在火热进行中。今年榜单特别开设了2022四川“拼经济搞建设”标兵(单位)和2022四川“拼经济搞建设”标兵(个人)两个榜单,吸引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园区踊跃参与进来。
  近日,记者来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实地探访这片“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的热土。

至善唯新:
完成逾2亿元A+轮融资

  春节假期刚过,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就传来好消息。园区企业四川至善唯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至善唯新)完成逾2亿元A+轮融资。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基因治疗原创新药开发的生物科技公司。”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董飚博士告诉记者,本轮融资主要用于至善唯新现有多个产品管线的临床推进和临床前管线的拓展以及公司人才团队的扩展和完善。
  董飚介绍,为了更好地满足在研产品开展临床研究的需求,至善唯新对生物城加速器内的1万平方米GMP生产车间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预计年内投入使用。“作为本土药企,至善唯新见证了成都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不断完善的过程,看到了成都作为‘一带一路’门户枢纽的发展前景,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温度,因此对于成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充满信心。未来,公司还将继续扎根成都,并计划加大产能布局,为成都最终成为中国新药原创高地贡献一份力量。”

齐碳科技:
今年将完成三个方向生产计划

  2月3日,齐碳科技生产基地仪器组装车间内,数名生产人员正忙着基因测序仪的组装和调试。机体组装、电路板组装测试、整机组装调试……每一步都全神贯注。
  “1月,我们完成12台测序仪的组装和上百套试剂盒的生产、交付。”齐碳科技生产总监许海鑫告诉记者,大年初七生产人员全部到位。目前,生产基地已按照全年规划,全线开工,特殊生产环节采取24小时轮班制度。
  2022年,齐碳科技进入商业化阶段,把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短短一年时间,这家企业已完成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搭建,并组建专业售前团队,联合用户为新应用构建测序技术解决方案,目前已拓展了包括国家疾控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在内的上百家机构用户。
  随着商业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许海鑫告诉记者,今年齐碳科技将完成三个方向的生产计划:对已有测序设备和配套芯片试剂,持续规模量产,保障市场端的稳定供应;对新产品和迭代产品完成转产,实现量产,满足用户更多元的测序需求;开辟新的生产管线,丰富国产测序设备矩阵,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今年力争实现“三个一百万”建设目标

  2022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全面落实产业建圈强链、“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四大结构调整”等重要部署,持续推动生物产业经济稳定增长,区域核心功能、特色功能、基本功能加快突破成势成效。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试点示范基地一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部委验收。据统计,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累计落户项目200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聚集诺奖团队5个,国家级院士团队4个,高层次人才团队51个,专业人才超过10000人,推动5家企业顺利上市,累计引进各类功能性平台109个。城市开发面积达9平方公里,确保了以国药蓉生、京东方数字医学中心等为代表的产业龙头项目,以条条河湿地公园、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为代表的生态景观项目,以西南首个全地埋式生物医药污水处理厂为代表的生活生产配套项目顺利落地落位。
  该负责人介绍,2023年,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坚定“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的工作思路,将继续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质建设,力争实现开工、封顶、完工“三个一百万”建设目标,持续保持在科技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排名第一梯队。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